很多孩子写不出作文,或者只能像流水账一样地做记录,归根结底是平日里观察得不仔细和积累得不够多。现在的孩子,不乏外出接触自然、感受生活的经历,可是当把一天的活动写在纸上的时候,却发现味同嚼蜡、言之无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形成对事物仔细观察与记忆的习惯。可见,观察和积累在写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第三大策略。
引导孩子观察的机会和方法有很多,这里谈几种我和Fiona常用的。
聚焦观察
孩子好动,很难在一开始就一件事物观察细致,甚至有时搞不清要观察什么,从哪里开始观察,因此需要我们带领时,提出明确的目标。
例如雨天上学的路上,我会问她“叔叔阿姨和小朋友穿了什么”、“雨天开车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天上下的雨像什么”、“秋雨过后,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点上。
诱导观察
当孩子对观察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个习惯,我经常提醒Fiona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也会把这种观察与游戏相结合,以增强趣味性。
例如走在路上,我们常玩一个“小侦探”游戏:我随机确定一个目标,可以是路旁的物品,也可以是迎面而来的行人,让Fiona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细致地观察并记忆。当视线离开目标后,我开始对对象的特点进行提问,看看孩子能否回答准确。随着练习不断深入,也会将明显的特点转化到细微之处,例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等等,引导孩子越来越细致地进行观察。
感官观察
好的文章,在描写上一定会让读者有种镜头感、画面感,需要小作者通过不断练习、打磨精准的文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对五官感受的描写是呈现镜头感、画面感最佳的途径,所以我会和Fiona一起用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意(感受)去观察一件事物,我们把这些感官观察到的内容填充到作文里的方法叫做“有血有肉”,这样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下来再说说积累。
Fiona刚刚开始练习写日记的时候,经常发愁没的可写,内容和题材千篇一律,不外乎上学、吃饭、练琴、作业之类的。难道这一天真的没有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过吗?如果一天是这样平淡无奇,那么一周呢,一个月呢?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孩子没有养成收集有价值资料的习惯。因此,我就想方设法地让Fiona养成积累的习惯,以至于写作文时不至于两手空空,无话可说。
卡片积累法
我们在A3纸上将要积累的内容做了很多分类,例如颜色、味道、心情、动作等等,然后将它们一一贴在墙上,每当孩子读完一篇文章,我们都会一起找找看是否有可以被收集的词语,进行分类填写。比如关于颜色的词语,就收集了“白里透红”、“黑白分明”、“五光十色”、“花红柳绿”、“姹紫嫣红”、“阳春白雪”、“青黄不接”......这种卡片积累的方法,需要我们和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笔记积累法
Fiona外出时习惯带上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她会在空闲的时候涂涂写写,有时用文字,有时用绘画,记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情。当然,这种形式开始的时候一定不要强求,要让孩子自发地喜欢用笔记录才行,最初可以通过技巧让孩子逐渐喜欢,比如无论远近,我们都会在出行物品中备上画笔和本;我也会给孩子录像,让她过一把小记者的瘾;有时还会给她手机,让她自己拍下想记录的瞬间。
回忆积累法
除了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回顾也很重要。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把Fiona之前收集的文字、绘画、照片、录像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聊一聊,回忆当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我们的亲子时光找到了有意义的内容,同时还会对之前经历的过往有了新的想法和体验,可以再一次做记录和整理。
综上,观察和积累是孩子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失了观察和积累的环节,写作犹如风筝断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