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老电影,名曰《蝴蝶效应》,资料显示2004年上映。说实在的,开始没有看懂,但因为是冲着“难看懂”去的,所以耐着性子往下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暂时失忆症孩子的成长过程。因为他总是失忆,医生建议他写日记,于是从七岁开始,他开始记日记。因为他的记忆是不完整的,所以每一篇日记都是一件事情的前半段(从清醒着介入这件事到在这件事的进程中失忆)。等他长大并进入大学后,他读了心理学专业。在一次重读儿时日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能够回到过去的某个失忆点并改变这个失忆点以后事情的发展方向。其中最主要的失忆点是:和伙伴一起,在别人家的信箱里放了引线已经点燃的雷管。
就这样,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次次回到失忆点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在失忆点的每一次小改变,都引发了未来人生的巨大变化(这也许正是影片被称之《蝴蝶效应》的原因)。但不论如何改变,他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自我总不能全部尽如人意。要么保全了爱情、亲情,失去了友情;要么保全了友情、亲情,失去了爱情。
我们也有时候会懊悔曾经做出的一个决定,总觉得如果曾经不那么做,现在就不会是这样。比如,如果我们曾经努力学习,现在就不会只是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我们曾经不选择目前这个单位,现在就不会是普普通通……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当初改变了做法和决定,那么现在就必然有所不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当初改变了做法了决定,那么现在也免不了有另外的遗憾。原因很简单,正如影片中男主人公父亲告诉他的一样:你不能决定其他人的命运。这个其他人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而是与你相关的所有。如果你的某个决定可以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周围的A、B、C、D,那么,其他一个E或F的决定同样可以作用到你以及你周围的B或D。
影片的结尾,男主人公用自己的脐带在母亲肚子里结束了自己的开始,也许他觉得:从未开始才有可能完美。
话外:其实,从未开始也不见得就是完美,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割裂出来的个体,A的从未开始也就正式B无法继续的悲剧之源。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选择了在母亲腹中自杀,但留下的却是数次怀孕未果的悲伤母亲……
听说该影片还有一个上映版,其结局是男主人公依然来到了这个世上,与女主人公擦肩而过,回首依恋,却互不相识……
我们可以期盼完美,也可以追求完美,但真的不要苛求完美,人生难免会有残缺。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