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前段摘要《会饮篇》内容,后半综合心理学著作提出心得
柏拉图谈论爱情定义的《会饮篇》,就跟他谈论正义定义的《理想国》一样,先让一些人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我们看看大家怎样想的。之后逐层加深讨论,在由柏拉图代表的书中人物苏格拉底出来盖棺论定,给出终极的说法。
五位发言者
1. 斐德罗(Phaedrus):有关爱情的杂乱感想和意见(178A∼180A)
他给出一些自己的想象,说「爱神是一位伟大的神」、「爱神是继大地之神之后出生神。」
他接着说有爱人的人会有的各种好处:感到幸福、做错事的时候比较会有羞耻感、打战时会比较勇敢、只有爱能让人愿意为他人牺牲生命。
最后他直接总结(不经论证)出:爱情是一切善行和幸福的赐予者。
2. 包萨尼亚(Pausanias):区辨俗世的爱和精神性的爱(180B∼185E)
他开始企图分辨感官的爱和精神性的爱。「普通的爱情是一种未经区辨而而鄙俗的爱情,是男人的粗鄙感觉,⋯⋯是对于肉体而非对于灵魂的爱。」「但是天上的爱神是完全只由男性生出来的,女性并未参与于她的创生。」
接着包萨尼亚以希腊风行的「少男之爱」为例,鼓吹要立法禁止不合宜的「少男之爱」(爱年少者的美貌或者爱年长者的金钱、权位)并鼓励合宜的「少男之爱」(爱年长者的智慧与德行)。(181E
∼184C)
3. 厄律克西马库(Eryximachus):爱是节制与和谐(186A∼188D)
他是用节制与和谐来凸显何谓「天上的爱」。「音乐就是一种调节冲突而取得和谐的艺术,她解决高音和低音之间的不和谐来创造和谐。同样地,节奏就是要设法取得长音与短音之间的和谐。」「存在着不和谐并不意味着不能解决,在不和谐之处我们可以让和谐起作用。」(187B)
他归结出:好的爱是有能力通过节制的力量导致和谐,而不好的爱是欠缺节制的力量因此反而具有破坏性。「因此,我们必须一再地记起符合公益的天上之爱,也就是对乌拉妮雅(Urania)这一位爱神的爱,以及节制而不流于极端的义务。」(187D) 「仅当爱的运作是公正、节制并以善为目的时,爱才成为最伟大的力量。」(188D)
4. 亚理斯多芬(Aristophanes,
448BC∼385BC):爱是达成完整性(189C∼193D)
爱的狂热:宙斯就把所有人类都从中劈开。从此以后人类才开始分为男与女两种性别,必且开始在人群中寻找另一半。「但这并非为了肉体的交合,而是为了灵魂的完整。」「人类本来的天性就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的,因此他对于再度成为完整的人的那种渴望就叫做爱。」(193A)
5. 阿迦松(Agathon):爱的本性(nature)与属性应分开探讨 (194E∼197E)
他想要区隔本质(essence)与属性(attributes),他说「我认为先前各位的发言都只是在欣庆人类从爱神那里得来的好处,而不是在赞美爱神本身,也没有揭露爱神的本性
(nature)。」「在我的发言中,我将先赞美爱神本身,接着再来赞美他所赐给我们的礼物。」(194E)
爱神的娇嫩与温柔:「她从不在地上或人类的骨骸上行走,因为这些东西都太粗硬,因此她只在神和人类的心灵中行走与居住。但是她并非只要是灵魂就肯去居住,只要心灵有一点刚硬她便离去,而只在最柔软的地方居留。」(195E)
爱情具有正义与节制的特性。「如众所公认的,节制的力量乃是愉悦(pleasure)和欲望(desire)的主人。没有任何种类的愉悦可以当爱神的主人,因为她才是一切愉悦的统治者。」
爱情具有勇气的属性。「即使战神也比不上爱神,因为战神只是爱神的俘虏。」(196C)
…198B苏格拉底开始讲话了...
他说:你们到处去搜寻各种可以用来赞美爱情的想象,然后硬是说『爱情就是这一切的总和』
1.「苏格拉底的产婆接生术」(199D-201C)
承接苏格拉底对他人的批判,他用辩证法,向我们展是如何从日常观念,如何可能导致错谬的结论。
If 爱总是对某物的爱(爱父母、爱情人、爱狗),而『爱是对美的爱』
and if一个人所爱的正是他所欠缺的(人往往在没得到时才特别渴求),所以『爱某物就是欠缺某物』
then → 爱不具有美,而是欠缺美。
2. 区分「爱所追求的对象」跟「爱本身」(201D-204C)
要摆脱前面「爱欠缺美」的论证困局,柏拉图假借女祭司狄奥缇玛(Diotima
of Mantineia)之口,区别「爱所追求的对象」跟「爱本身」。言下之意是,前面的人对爱的颂赞,多是在说「爱所追求的对象」,即神圣、节制、完整,而「爱本身」其实不然,「爱」不具备这些属性。
女祭司说,爱是种不上不下的东西。就像是正确的意见,是介于智慧与无知之间,你有个意见,但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找出支持这意见的充分理由。
「爱是贫乏之神与富足之神的儿子,所以他一方面永远都显得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他永远都在追求善与美。⋯⋯他也是介于无知与知识之间。」
3.「爱」是追求不朽的真善美(204D-209E)
「爱」追求善与美,要让善与美成为他自己,要让善与美通过他自己永垂不朽。所以,爱的最终行为表现就是生育。
正如动物界也利用生育来达成不朽,荷马(Homer)、赫西奥德(Hesiod),以及其他伟大的诗人,在心灵而非肉体方面具有生育能力的人,会在其他心灵中播下自己的种子。
4. 如何体会不朽的真善美(210A-211A)
女祭司:「想要掌握这种爱的秘密的人,他可以先爱上某个形体的美,然后他就会从这种美的经验里体会到美好的思想」
「接下来,他就会懂得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之美更为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美,也会爱上他。」
「然后,他渐渐地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沈思,并且看到制度(institution)与法律的美,并且了解到这一切的美都属于同一个家族,因而相较之下个人的美丑根本就只是一个琐碎的小事。」
「在法律与制度之后,他会继而爱上各种科学(真知识),并且发现:虽然在爱一个青年、一个成熟的长者,或者一个体制时他像是一个平庸的仆役,但是在爱各种真知识的时候,这种爱不但把他导向美的大洋,而且他也会在对智慧的无尽热爱中有能力创造出许多美好而高贵的思想与观念。」
「当一个人依序体认到前述各种美而来到这个尽头时,他就会突然发现到一个充满神奇之美的世界。首先,这个世界是永恒不朽的,它没有成长与衰败,不像月亮有盈亏。其次,这是一种绝对的美而非相对或局部的美,它不是从某些角度下看起来美而在其他角度下看起来污浊嫌恶的,不是有时美而有时不美,它的美既不因时间而迁移也不因空间而变异,更不会因人而异。」
「而迈向真爱的过程,就是从一种尘世的美开始,逐步提升自己去认识更多样的美,直到所有形式的美。然后从形式的美到实践的美,再从美的实践到各种美的观念(ideas),最后再从各种美的观念上抵「绝对之美」的观念,从而瞭悟美的本质(essence)。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一个人该追求的一生。」
以上内容,参考自http://mhperng2.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90.html
《象与骑象人》:传统爱情定义
很感谢这位作者的整理,以下我将借用《象与骑象人》和《机器人叛变》两本书,来指出柏拉图《会饮篇》的革命性意涵。
先来说《象与骑象人》。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认为爱是人类幸福的要素。这个爱指的是友谊、帮助、分享、依恋等行为。Haidt认为柏拉图非传统的定义,把爱情定义为是一种真理追求,本质上就是在反对爱情。
他说柏拉图这样做是因为3点里由。第一,柏拉图对爱情的见地,局限在激情层面。而激情确实让人昏头,产生不理性的后果,怪不得哲学家反对。第二,哲学家虚伪,他们年轻尝过爱情的美好,老了就来反对。第三,对死亡的焦虑,哲学家为了赋予人类生存的意义,所以轻视感官与繁演这些人类基础的需求。
Haidt犯了一个错误,用人生经验去介定思想的内涵。童年的阴影可能会影响一个成年人的思想。但是人有理性,可以做更高阶的反思,自我批判自己的思想合宜与否。不能因为一个人小时候被家暴,就认定他的思想内涵都是出于家暴阴影。
柏拉图对爱情的洞见,自有其思想脉络,需要通读他的套书,掌握他的信仰和学说前提,才好论断。柏拉图是真理信仰者,他假定世上存在唯一且不变的真理,而人对善美的渴慕都是源自于对真理的企求。换言之,柏拉图对"爱"的定义,是出自他的真理信仰,而不是因为他对爱情的偏见。
柏拉图根据自己的信仰,提出不同于Haidt的爱情定义,但这不代表柏拉图人格畸形,或是说法错误。一个终身未婚,选择追求知识的人,就会比较不幸福吗?如果这个人觉得自己自我实现度比较高呢?Haidt要怎么证明柏拉图对爱的定义是歪曲的呢?
《机器人叛乱》:非传统爱情定义的可能
《机器人叛乱》是一本革命性的心理学著作,因为它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告诉我们理性至上,我们可以根本不用认同社会或是传统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善用理性,活出自己精彩的一生
我们的系统一大脑(基因强控制脑),为了便利繁衍,将友谊、帮助、分享、依恋等行为铭刻在大脑里,形成每个人思维的基础(所以Jonathan
Haidt对爱的定义,容易为大家接受;而柏拉图的定义就显得离经叛道)。
《机器人叛乱》强调,问题是我们有系统二。我们的系统二大脑(基因弱控制脑)或称为理性,可以提供人类不同的行为准则。动用理性不是一件这么自然的事,不像系统一你要它停都停不下来。但动用理性,价值非凡。理性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基因约束的古老命运。
走出来结果一定是好的吗?看你怎样衡量?冒险家死于非命可一点都不安全,但是冒险家心甘情愿。
跟随柏拉图的真理信仰,一个人等于从根本上叛逃了传统婚姻爱情的定义。爱情成了人类想要直奔真善美的理想追求,一个人可能不婚、不生小孩。她可能觉得结婚或有伴侣关系不一定多幸福,更幸福的是追求知识,实现更有质量的人生。
幸福之人之所以幸福就在於他們擁有善 (《會飲篇》,205)
这是《会饮篇》革命性的意义,它在提出2000年前,就鼓励人们叛逃基因的束缚,凭借理性,定义出一种非凡的爱情,追求一种非凡的道路。
自然的,有了友谊、帮助、分享、依恋这些爱的作为,我们是肯定快乐的。我自己就有很棒的爱情经验和婚姻生活,我享受这一切。我也不认为我需要否认他们的价值。
但柏拉图提供我另一套评估系统,从更理性的角度指出幸福的多面性。除了我享有的这种「朴素的」生物本能幸福,我的理性其实让我有能力追求不同的幸福。
而说不定这种幸福是更高、更能满足我的。因为柏拉图的爱诉诸追求真善美、诉诸追求优化自己、修养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相较于柏拉图的爱,人又何需敝帚自珍,只珍视自己朴素的爱,并号称这才是爱的所有可能呢?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