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与呼唤》
壬寅年大年初二,天气正好,走了一遍自己留下童年足迹的村庄。如同所有的中国乡村小镇一样,人们都在极力向有街道与路边的地方聚集居住,把过往的村庄与院落遗弃在时代的背面。
也如同所有的中国村庄一样,村里的建筑物呈现出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的景象。有人把曾经住过的院落遗弃,有人又在遗弃的院落的旁边盖起新房高楼。无论如何,我们与一个旧的时代渐行渐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自己的村庄到底要走向那里?从村庄的形态来看,看起来极为魔幻,多样又在巨变。当然,我们处在这个魔幻,多样的时代与巨变中越来越好,也活得有滋有味,让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学家预测失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有何不可,无可厚非,也不必探究。
走完一个村庄其实并不容易,有幸或失落的是:说是自己村子的人大多都不认识,也就只能一个人四处张望,记忆深处的许多人和事反而很快浮现。
按照乡俗,大年初二是人们纪念自己逝去亲人新灵的日子。走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村里,那些逝去的乡邻和长辈或多或少都留有印象,听见有人一声啼哭,心生一阵凄凉,就会浮现出他们生前的样子,悲悯之情由然而生,一个下午,就这样不觉间走完了自己熟悉又渐行渐远的村庄。
渐行渐远的还有曾经的发小,这些年,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忙碌着不同的事,在这个时代里努力的折腾与拼命。一个巨变的时代,尽管一起在这个村庄长大,几十年后,话不投缘也不奇怪。
或许机缘巧合,或许与两个调皮的小孩有关,看到一位近二十年都未曾见面发小正在和两个小孩玩闹,也就过去和他搭话。不经意间,他的一句:“我很怀念父辈们过去在这个村庄生活的日子与过去春节的场面与场景……”
一有话题,两人就侃侃而谈,我说:“过去其实一点也不好,父辈们与长辈们在这个村子和这片土地上一直靠天吃饭,都在为吃饭发愁,他们给我们把那个时代撑过来了。其实,那个年代,也有一些现在看起来荒唐的事,邻里之间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两家人打的头破血流,结下怨恨……他表示认同。我觉得他们的那种亲近感一是来自当时相同的社会身份~大家都是农民,二是大家都很穷!”
现在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觉得距离疏远了:一是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身份巨大差别,二是贫富差距带来的的物质表现。
如果每个人都想要找回过去的亲近感,认同感以及平等感。把每个人身上的所有社会身份从思想上,意识上,观念上剥离掉,把每个人那些具有贫富差距象征意义的东西从思想上,意识上,观念上剥离掉,就像当初一样,一切都会回来!
物质逐步丰富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在寻求人文精神与平等,就像我的发小今天寻求的一样。只是,这段路或长或短,要看每个人能否像我俩今天一样,一起坐在自家门前落有黄土的石头上随心所欲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