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播放着《卖羊》,一幕杀羊的场景在吃晚饭的时间里显得很突兀。母亲放下筷子,静静地看着羊的表情和动作,我听着杀羊之人嘴里的话语。很多时候我认为我们只是关注的焦点和理解的方式不同,正如在看一部言情剧的时候,她听不懂人物之间的对白。对于动物世界的频道来说,她表现得很兴奋,像个小孩子一般对着电视比划着。
如果说交流建立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比如两个小孩子在看到朵朵白云时想到了棉花糖,两个年龄相仿而经历相似的人在看到同一种事物后产生相同的感觉。这种联系很容易建立和维持,如同两块磁铁的吸引,在遇到的瞬间体会到到一种互相被认同的安全感。
青春期的叛逆撞上更年期的唠叨,原本两个时空的世界在某种年龄的巧合下慢慢地由近及远。一个在当时沉浸于青春的小天地,一个用自己原有的关爱的方式去表达。结果产生了矛盾,从原来在各自的立场上去说服对方,再到大吵大闹和唇枪舌战,最后是沉默式冷战。两个世界联系的通道变得很敏感,敏感到只容许确认过身份的人才能进入。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也许最好的联系不是血缘,在坏的情况不是出走。当他们站在你的面前,你站在他们的面前,却发现无话可问,无话可说,这或许才是最糟糕的答案。
岁月分开血缘的两条路,每一条路上都写着一句话:没有走过,产生不了说服的理由。同在屋檐下的生活,仿佛彼此都是彼此的圈子重叠的那一部分。对于那部分必然的缺席和在原来的路上很难改变价值观念的过程,天涯海角的距离变成缺少了彼此愿意理解的能力。
若有些被岁月动过手脚的东西无法改变,或许在未来的碰撞中逐渐找到适合的方式。解铃还须系铃人,在老去的时候经历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个时候理解的答案会愈发清楚吧。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恰好那条路是你走过的,你劝他不要走,他执意不听,义无反顾地踏上那条路。当他长大后,他用你同样的话语去劝诫一个即将迈入那条路的人……路没有错,也不止有一种可能,只是有时我们难以使用用一种可能出现的较大概率的情况来说服那些心怀梦想、愿意尝试而无怨无悔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还未经历过,语言上的劝说比不上行动后的领悟。
最好的联系是彼此用共有和可以沟通的部分去完成生活的进度,这或许可以解释人都是具有不同面的吧,有时候你所见到的只是在彼此重叠的圈子中能展现的最合适的一面。
直到后来,最好的所有的联系聚集在一起,融合着以前的片段构筑着成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