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归乡

在云南,我的家乡会泽,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被人们茶余饭后聊上一聊,近十年来这个小县城去到清华北大的学子已经超过百人,二十年前这个地方的县状元也只能勉强上个末流211,所以有人调侃说曲靖教育看会泽。

在许多地方读书被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努力学习,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甚至走出了国门。只是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少。

“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使家乡摆脱贫困”,不知从何时这句话成了嘲讽走出去的农村学子的一句话。

每当人们谈起这个话题,语气中往往带着一丝轻蔑,但我想,这其中或许有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同样的机会走出去,也遗憾那些走出去的人没有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许多在城市中功成名就的人,在退休后会选择回到农村,享受所谓的“田园生活”。然而,这种被美化了的田园生活,往往只是城市人的一厢情愿。对于真正的农村人来说,他们并不会将这里的生活视为田园牧歌。走出去的人当被问及是否会回到这样的“田园”时,他们的答案往往是:“不”。

这种对田园生活的美化,实际上剥夺了农村人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发言权。他们的真实生活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与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困境,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理想化生活强加给他们。正如北大屠夫一腔热血回到自己的家乡时,面对小县城的公务员经济,他只说了一句:小县城不需要人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