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事情,让我感觉有再次努力一回的冲动。
首先是胖友圈,一个胖友因为简书的宕机改在公号上日更,我去看了几次,质量明显比在简书上凑字数要高出许多,虽然头图日日一样,但是话题每天不同,看得出来是精心思考过的,有选题的思路在引领的,被逼出来的输出能力,我也缺失了很久,所以心里立下flag,还只是心里,不敢拿到面上说的,考完试之后,即便做不到小破号日更,也要双日更,再不能这样10个月才17篇文章;另一个胖友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早睡早起作息,最近还为了督促自己阅读,回炉深造阅读写作班,每天都在为怎么消化知识,写好作业咬笔头,说起来我们这样做也是去年的事情了,时隔一年,别人可以重拾起来,也让我受到了激励;
其次是教育合伙人,那天给孩子看完了ADHD之后,深夜讨论,他似乎有一点触动,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对我的责任,今天告诉我已经卸载了游戏和抖音,豪言要把碎片时间用起来,做一些长期主义的事情,比如写一写和工作有关的文章,专题研究。虽然不知道是几天打渔几天晒网,但是有这样的起点,还是值得鼓励的,尤其是他是最近我的身边人,他能这样,我也不能再懒惰下去了;
其实我不懒惰,就是有些提不起劲头,怕失败,怕挑战,之前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还是在的,只是更深入了,要重新点燃。
如果说从前是努力的1.0版本,那么现在起就是2.0版本,更有针对性,更能协调好资源和时间,更尊重自己内心想法,更符合中国人的三种人生态度的进化论,从逐求——厌离——郑重,一步都不敢省略,不能省略,梁漱溟笔下的《人生的艺术》说的那样:
“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厌离之后。”
他想说,人生的三个阶段,一开始对欲望,名利的追逐,接着产生对这些的厌恶和背离,离群索居,或者归于宗教,但一切都浩荡殆尽之后,才换来最后的既能顺其自然,又能自觉努力,倘若直接从逐求到郑重,跳过了中间的厌离,比如你想挣钱,如果不是内心真的视财富为粪土,那也不会把拥有财富真的想明白,既不厌恶财富,也不痴迷财富,而是正确看待财富。
这些内容我是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作文题里翻出来的,没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