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半的时候,室友告诉我,如果视频录不完,晚上的第一节搏击课,她就不去了。
人类说话的艺术就在于不把话说太满,给彼此留一点选择的余地。其实,我们心里都有数,多半不去了。
六点半,按社交的礼貌原则,我问她今天晚上的课去吗。答曰不去了。
我心底希望她去,胆怯是我的毛病,一个人总少点气势,去惯了的健身房也一样,但是别人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六点四十,我心不在焉地收拾自己,准备出门。耳机里放着找来的“怀旧金曲”合集。已经好几首我不知道的歌,注意力已从听歌上跑远。
关门的一瞬间,我看了一眼电梯,如果两部都是上行,我决定走楼梯。等电梯让我有浪费时间的感觉,虽然在家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浪费的时间更多。
电梯两部都是下行,一部停在了28楼,将要下来,一部停在了26楼,没有要动的意思。我盯着它们大约30秒,按钮显示无任何变化。
我掏出手机,决定查查我之前想查的某个人的生平。当我随着电梯到达一楼的时候,百科的内容已经完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想一口气看完它。
我有一个好习惯,不在走路时看手机。这意味着如果接着看完,我得停下来等一会儿。
时间已经六点五十,七点的课,停下来等我会迟到。我有拖延症,常常踩点到达,踩不好迟到也是常有的,但是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迟到。
在这一瞬间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停下来看手机,有句名言不是说“想到就去做”嘛;放下手机往前走,我不要踩点不要迟到;或者边走路边刷手机,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
最终我选择放下手机,大步奔向健身房,或许我可以靠行走的速度为自己赢得一点时间。
无事缠身,才听清了耳机里的歌曲。
到达练习室的时候,有一位已经到了,我们打了招呼。五十八的时候,还是只有我们两在那,练友感叹大家怎么不早点来呢?
我一时语塞,做为一个常常踩点加爱迟到的人,我可以给你很多早到不了的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比如出门前找了半天手环,等电梯太久等等,统统可以在“提前十分钟”一句话里败下阵来。
八点的时候,推门进来了一个妹子。我记得她,第一堂搏击课的时候我就有注意到她,很瘦,比我还瘦。因为瘦,我们两击拳都跟儿戏似的。这个妹子只上搏击课,女孩子喜欢的舞蹈、瑜伽都不参加,健身房几乎天天来,在外面练器械。
加上在她之前来的一个人,这样我们就有了四个人。
两分钟热身,进来了一位邹姓练友。热身完毕,我注意到有位大姐没来,她也是其他课很少上,但是搏击课不怎么缺席。
搏击课是一门很累的课程,虽然我们不是真的要成为搏击人士,只练些花架子,但比起其他课程,搏击课体能消耗巨大。
上到半路,邹姓练友出去了。中途休息的时候,又出去了一位女士。
在课程开始前,我在戴手环时跟一位练友说过,这门课程需要戴着手环,因为我会频频看时间。
看上四五次时间,终于结束了这门课程。
刚刚上课的几位纷纷离开了,老师换衣服去了。我一个人等在那里,想不到的是没有人过来。室友也没有来,我怀疑我听错了,或许她说的是今天晚上的课不去了,而没有提第一节。
八点一十,还是只有我和老师在空荡荡的练习室,三个人才开课,我们都在等待。说实话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每堂课人都多,慢慢地有人选择不来了,但是开不了课的情形还是第一次碰到。
社交障碍人士在这种环境里很尴尬,很想离开,但是老师还没走,万一来了两个人,而我又走了,岂不是我的错。
如果给我一个等待终止的时间,我想我能一起和老师等到那时候,但是没有终点的等待,我有点难受。
最终我还是跟老师说“我先走了”。
去不去?等不等?停不停?来不来?坚持不坚持?人生无时无刻都是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