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抖音居然刷到了一首客家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养计鲤嘛八尺长,长计拿来煮酒食,短计拿来做学堂,做间学堂四四方,搬张凳子写文章………”唤醒了我在老家的记忆。
记得当时读一二年级正是换牙的时候,刚好那时我门牙掉了,讲话漏风,被其他调皮的男孩子说缺牙耙,还在那唱:“缺牙耙,耙猪屎,耙到半路捡狗屎。"当时委屈的掉眼泪。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客家童谣与客家山歌一样,源于古代民歌,是客家人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以传唱的方式对儿童启蒙教育的儿歌。每一个地方的童谣都印记着地域特色的标签,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以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
因为客家童谣句式简短,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为多,韵脚多变,常用双句一韵脚,很顺口很优美。遇到自己知道的就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唱起了童谣。比如星期天不用上学,就带着妹妹一起去山里砍树枝,割撸据(一种山上的植被,可以引火,当柴烧的)。看见有山稔树就教妹妹唱:“七月七,捻子乌一滴。七月半,捻子乌一半。八月八,捻子拨啊煞。九月九,捻子香过酒。十月朝,捻子甜过酒酿糟"之类的。
记得前年,我带着宝宝回娘家在赶集市时,在小卖部有几个爷爷辈的在那聊天说笑,突然一个老人说:“老师教涯读书,涯教老师打山猪,山猪漂过河,跌倒老师背驼驼”说完他还把手放到另一个老人肩上,感觉有点像回到儿童时,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勾肩搭背的样子。
别以为客家童谣是一种落伍的东西,作为一种极具童趣和乡土气息相结合的语言,也为了追忆逝去的,难忘的童年时光,近年来有那么一群80后,他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并尝试将客家童谣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歌咏的方式传唱起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