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话剧,我一直觉得是阳春白雪的东西,一般不会主动去看。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一场《北京法源寺》,至此完全打破了心里关于话剧呆板的印象。
《北京法源寺》是一部让人看了会上瘾的话剧,观众的评价一般是这样的。
话剧是根据李敖小说《北京法源寺》改编的,讲的是清朝戊戌变法的事。
导演田沁鑫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而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众多明星和老戏骨的加盟,让这部戏能最大程度的还原那场风云激变的历史。
尤其是剧中谭嗣同的扮演者贾一平,表演张弛有度,感染力十足。他和光绪、梁启超、袁世凯的几场对手戏,场场都看得人心绪激昂,一个大慈悲的殉道者真是被他演活了。
奚美娟的慈禧,仿佛真是从古老时空里走出来一样,演技让人叹为观止。
光绪的扮演者周杰,这些年他的风评不佳,但无论外界如何言语,这个舞台上他都算是表现极好的一个。
戊戌变法这段历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对有些人来说,它可能只是教科书上的小小一隅,只有后来者简单的一个结论——维新派不能救中国。但在这里,你将体会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次次上下求索的呐喊,一场场真实的前途和命运的抉择。
虽然是历史正剧,但绝不沉闷。巧妙的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剧中人物,在不同时空穿进穿出,时而当众讲述,时而自述,时而演绎历史,时而评论古今。再加上大小和尚时不时的插科打诨,整部剧以一种非常新颖时髦的手法呈现,让人非常容易就接近历史,看得人热血激昂又悲伤无奈。
历史从来都是迷障丛生乱云飞渡,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话剧没有给任何人物戴上好或坏的面具,没有价值导向,让观众自己判断孰是孰非。
是保持现状固守祖宗基业,还是维新变法寻求出路,是逃亡海外以图后继,还是慷慨就义以身献祭。每一种立场都值得辩白,每一个人都有一套爱大清的理论自圆其说。
剧中精彩的场景比比皆是。
比如,会见戊戌变法主要成员时,光绪突然伸出的手。当他和臣子们依次握手时,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君臣,而是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奋斗的同志。
比如,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与袁世凯的那场激辩,以及俩人在舞台上声嘶力竭的呐喊。
谭嗣同:我像个女人一样,深深地爱着大清。
袁世凯:我似个女人一样,深深地爱着大清。
比如,谭嗣同和梁启超诀别时的生死讨论。变法失败,必要的逃离是为了来日更好的奋斗。但如果维新阵营里的人全都走了,变法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谭嗣同选择从容就义。他可以不死,却依然选择了死的智慧和精神让人心神震荡。
剧中适时响起背景音乐:我有三分心盛血,还有三分心盛泪,留有四分盛光明,来日充当你心灯的光辉。
那一刻,突然泪如雨下。
再比如,袁世凯无奈的诉说,我的好名声,死在了戊戌年九月二十八日。
光绪有心无力的呢喃,我只是个儿皇帝。
还有谭嗣同洒脱的宣言,我想我今生顶天立地,来生必仗剑天涯,看明月天山外,苍茫云海间,风景不殊,山河犹是,人民小康。
这部话剧,仅从台词上来说,也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几乎可以算是话剧的文本巅峰之一。
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部话剧。
喜欢历史的人,喜欢文学的人,推荐你们去看看,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点。
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推荐你去看看,你会喜欢上它的。有网友评论,看完之后好后悔当初上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认真读书。
如果你没机会去看现场,网上可以找到完整的视频。相信我,隔着冰冷的屏幕,你也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