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里,要说写痴男怨女的两性关系/人性关系最高成就者,非民国才女张爱玲莫属了,她写的文字有血有肉,她在很冷静甚至冷漠地看这个世界,文字也是那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后写出来的,那些独特的语言流传至今。
比如,“生活是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是啊,生活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反面“,而”反面“往往被忽略或者不愿承认,过分追求”正面“,这就容易使人虚荣,功利,偏激,一面光鲜亮丽,一面丑陋不堪。
再比如,“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这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孩子不止生命的延续,我们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更不要随波逐流,人一辈子要活出自己的真性情来,一旦心灵的窗户关上了,眼钝了,人也就钝了。写的多么深刻。
至于写爱情,那更是一绝,特有的细腻。而最有感觉的就是那部经典---《倾城之恋》。
一个为了生存想用婚姻来改变困境命运的旧时代新女性,仍然坚持为爱结婚(这样的现代女性也不少),一个风流浪子,骨子里却追求生死契阔与子偕老的古典爱情。两个人的自私特像经历过感情失败后的自我保护,生怕在较量中失去爱情的议和权,谁先认真,谁先输。这番较量碰到了战争,而战争却让两个人相互袒露真心,这残垣断壁,炮火连天,倾覆了整个城市,这爱情足以撑起10年婚约了。
女人是感性的,感情中最重要是安全感,是两个人在苦难中还能相爱相携相守,非要共处患难才觉得爱情能触摸到,吃过苦日子的夫妻感情心里更踏实。
But,现实并非尽然,依然有很多伴侣风雨同舟,晴天却分手,相爱容易相守难,经得起风雨,却败给了平淡。因为平凡的生活哪能有那么多的”倾城“,更多的是繁琐,包容,隐忍罢了。
如果再让张爱玲写一篇倾城之恋,应该换个角度了。正如庄子所言:“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泉涸”是不正常的,还是要看正常时两人是什么样子,经得起平淡的关系,貌似也长久,正所谓:咋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感情之于人,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有时也是出于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更是一种境界,更坦荡、更淡泊。学会忘记,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幸福,人之所以活的不幸福也许就是不能相忘于江湖吧。
人性虽复杂,生活却也可以很简单,就像这鱼游来游去,顺其自然,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泉涸就相濡以沫,分开了就相忘于江湖。其实不止爱情,任何人际关系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什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当初也许是为了取暖而走在一起,不冷了又因三观,目标不同就各奔东西。
其实,生活没有答案,但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