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一个街头采访,问一个父亲或母亲最爱的是谁,相信他们内心最真实的答案很多都是孩子。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向来十分深厚,愿意为孩子做所有事情,把所有的爱都给予孩子,对孩子寄予无限的期望。
但是,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每次去校门口接孩子,都会看到一些孩子一出校门就把沉重的书包甩给爷爷奶奶,自己则大口吃零食或与同学嬉戏,完全不顾弯着腰吃力走在身后的老人。
所以,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这成为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
其实,孩子一降生,就自带一本爱的收支账簿,如果我们一味将爱塞给孩子,让这本账簿全是收入,没有支出,那么这些爱就淤积了,反让孩子无法感到别人的爱,更无法将自己的爱播散出去。
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独有财产,总有一天他将踏入社会,成为一个公民,一个职员或一个老板,一个伴侣和父母……如果不懂得去爱,又怎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自己的幸福呢?
对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的、快乐的;对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
然而,我们许多的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爱的权利剥夺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宝宝过生日,妈妈切了一块蛋糕给他,宝宝很懂事地递给奶奶,奶奶受宠若惊地抱着宝宝说:“宝宝真乖,奶奶不吃,宝宝吃吧。”一年以后又过生日了,妈妈切了一块蛋糕递给奶奶,宝宝马上就嚷开了:“奶奶不吃,全部都是宝宝的,你们谁也不许碰!”
这个故事让人感觉很无奈,假如当时奶奶接过了宝宝这“爱心蛋糕”,恐怕事情也不会变得这样让人尴尬,宝宝也不会变得如此自私。所以当孩子自己对于“爱别人”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时,家长千万不要扼杀这纯真的幼苗,应该愉快地接受他的爱心,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付出爱是一件让大家都感到温馨的事情。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今天,看到了华为的一个视频,一位权威的儿童脑瘤专家受邀出国为一位患儿做手术。他的女儿把自己的玩具小熊给他,让这个小熊替自己保护爸爸。
18种家庭,培养出18种孩子,令人深思
家庭环境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答案是:会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2、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屈辱。
5、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冷漠。
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攀比。
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忙乱之中,他就学会了慌张。
8、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尝试。
9、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耐心之中,他就学会了等待。
10、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恩。
1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平等。
12、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信任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1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主之中,他就学会了独立。
1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15、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1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乐观之中,他就学会了坚韧与自信。
1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平静而踏实的生活。
18、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好地方。
有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活动,进而就有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