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戴冲里
张兴周
近日敬读“锡类堂”于光绪丙午年重修的“张氏宗谱”,获悉了一些新的信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卷帙浩繁的谱牒倾注了先辈们的心血和汗水,承载了多少嘱托、重负和希翼。
修谱由来
公元前的西周时代始建“昭穆制度”,沿袭到民间形成了辨世系之风,《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即便经过东周列国之战乱、阿旁宫之烟熏火燎,都没有造成家族的世系紊乱,“秦汉以来,王者兴于草泽、将相起于屠牧,多未能乱其先世…”(张绍华谱序语)。
“家谱则兴盛于隋唐”(姚文然谱序语),而北宋以后,民间修谱渐以欧苏为榜样,“宋中叶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二家谱…为谱学之宗”(何如宠谱序语义),由于欧阳修、三苏在全国的文学地位,影响力之大不可想象,宋朝重文轻武的主流意识形态,兼之士大夫家族在教育、经济、婚姻、祭祀等日常生活的越来越精细化析,与专制王权之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助推了民俗“家谱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
我从婺源来
河北清河是张氏的发源地,宋时有四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清河在更北的地方,距离北京大名府跟我们现在到省城合肥的距离差不多,清河与古战场巨鹿几乎在同一纬度上,也算是生活在皇城根下,消息颇为灵通。
“檀渊之盟”120年后的宋宣和七年(1125),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宋徽宗慌忙让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战争破坏了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清河一代的老百姓被南逃的洪流裹挟着一路向南。
朝廷的人应是沿着运河才抵达扬州的,不知赵皇帝是否有“画舫”可乘,也许为了不至于过于招摇,坐民船一路仓皇也未可知?从扬州再启程还是循着运河继而来到了杭州,终得以歇息暂时停下来。
杭州不是普通百姓能居留的地方,我们的始祖大约是沿新安江西进抵达婺源的,这是我的臆测。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山区虽是天然的避难所,同样因为是山区的原因,山多地少,一时陡增许多人口,养不活这么多人,分流是必然的选择,流民们的人生又面临一次新的选择。
张氏始祖荣一公选择了迁居桐城戴冲里,(予始祖荣一公来自婺源,卜里戴冲——九始祖大宾公谱序语),得以休养生息,至三始祖道荣公时,张氏家族等来了凤凰涅槃的好时机,三始祖道荣公补博士弟子是氏族兴盛的起点,博学宏才的他幸运的进了国子监,当上了“大学生”,博士弟子学习至一定年限,经考核,一般可在任郡国文学的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明、清用作生员的别称,“补博士弟子”应该是国子监的学生因病因事缺员了才要补的,是故称为幸运。但不知先祖道荣公是如何求学、如何就业的?
为谱作序之人
为谱作序都是有名望之人,但跟张氏氏族又有一定的渊源和交集,细分如下:
一、同宗分派(宰相张)
张绍华 字小传,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任江西布政使,屡摄巡抚事,作序时亲笔小楷,与我们“同宗分派”(谱序语),落款为: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嘉平月之吉,赐进士出身,诰封光禄大夫护理湖南巡抚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嘉平月就是农历十二月,快过年了,皆大欢喜。
张元宰,字息畊,少有名,能文章。嘉庆壬戌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乙丑散馆。钦命东巡赋题,元宰赋称旨,授职编修。时同馆数十人,元宰与李侍郎宗昉、陶中丞树三赋尤传诵日下。
落款为:嘉庆八年岁在癸亥仲冬之吉,赐进士第,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宗孙元宰。
二、亲朋好友
姚文然(1620年-1678年)字弱侯,号龙怀,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初名臣、文学家。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兵部侍郎,钦命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封光禄大夫,康熙十七年,谥端恪。姚孙棐第三子,姚之兰孙。
姚文然当与张氏为亲戚关系,“余弟惟昭与其族,多友善,为写书请余一言”(谱序语)。
落款为:大清康熙十六年岁在丁巳仲春月吉,钦命荣禄大夫刑部尚书加一品服俸,钦点庚戌会试同考官陛正四品顶戴留管户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奉,命典戊子山东试翰林院庶吉士眷侍生。
王璪 成都 乾隆十一年任 进士 清 东湖知县 曾郇 浙江嘉兴 乾隆十三年任 拔贡,署理 清 东湖知县。“吾族与清河世为婚媾,最近,宗涟公予外祖也…”
落款为:同治六年,虽在丁卯仲冬月之吉,赐进士第出身,诰授中议大夫湖南宝庆府知府署衡州府事前户部郎中姻愚弟王璪顿首。
三、当朝显赫
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
落款为:赐进士第、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辩士阶、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辛未会试总裁、进左柱国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前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翰林院编修二甲第二名,选庶吉士眷生。
四、同学家人
程芳朝(1611~1676),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
“乙卯冬重修世系,因其子弟与吾族之子弟俱业成,均同游泮水者…”(程芳朝谱序语),泮水旧多指学堂。
落款为:康熙乙卯岁一阳月之吉,赐进士第通议大夫、钦差提督顺天等处学政左春坊左谕德兼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奉、命壬辰会试同考、钦差册封安南正使詹事府詹事兼内国史院侍讲学士加一级现任詹事府詹事太常寺正卿加一级眷弟。
五、家族修谱召集人
九世大宾公
十三世七来公
二十世润林公
修谱治学严谨
修谱往大点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简要概括为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编修人员事先拿出一套成熟、科学的时间和方案,也就是主编人员的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人员分工、一线调查、后勤保障、手工录入、协同配合或其他具体问题的研究。
修谱要运用到逻辑学,逻辑学讲求严谨,修谱亦如同修了一堂逻辑实验课,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规则,把一个家族从上到下、分支旁系等逻辑关系交待清楚,这既是目标,也是重中之重。
修谱还要运用到数学的集合知识,即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每一个张氏家族成员,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对他们要么进行“并集”、要么从“交集”中看出端倪。
总之,成谱必须经得起文字学、民俗学、数学、逻辑学、伦理学的检验。
结语
张氏家谱八修正处收官阶段,续修宗谱,追根溯源、凝聚亲情、承前启后,探其所以,以一家视一族、则一家亲,以一族视四海,则一族亲。希望锡类堂张氏宗亲珍惜宗亲情感,感恩先祖,无论身在何方,都要情系戴冲里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