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
什么是佛性?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就是佛性?以上是修行很久的一位同修提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哪?难道佛性就是什么都没有吗?
玄靖:
其一,这位同修已经修行很久了。那么对于无明、本来面目、如来藏、真我明心见性这些许许的词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词都是说的佛性。举个例子: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于是惠明第一次照见自己的自性(佛性),“言下大悟”。其次,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佛性?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什么都没有是空如来藏,此外还有不空如来藏和空不空如来藏。禅宗说的一心三藏。请师兄再仔细体会。
妙灵:
佛性的无,指的是不存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绝对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由于意识没有意识到所意识之物,所以方便说无。
佛性的有,指的是有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对立状态。意识是相对于被意识到之物才能体现出意识存在;被意识之物也是相对于意识才能体现出其存在,这种存在只是相对于意识来说的主观存在,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意识或意识到之物能单独客观的存在。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种推论,因为只要意识一出现,就不可能感觉到“什么也没有”的感觉了。
至于如何才能让意识随意出现与消失,以及让意识随意去意识所意识之物,就是我们需要修的东西。
正正好先生:
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
凡是不真实的,根本不存在
这个逻辑是耶稣强调的真理
佛性似乎不能用真实来形容,但可以方便说是真实的,站在感觉本身的角度来说,感觉是真实的,但感觉无论如何也只是感觉,不管是哪一种感觉,感觉受本身是不被任何所威胁的,即便感觉很痛苦,也改变不了这个痛苦的感觉只是一种感觉,既然感觉无法被威胁,根据这个逻辑,佛性也不会被“威胁”,也就是“真实”的了。但是佛性(自性、上帝)在理解上又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这个“东西”如何通过感觉本身去体验,不是光说感觉本身是感觉不受威胁这种逻辑与语言能解决的了。
妙圆师:
佛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可以如如不动,也可以动,用大地来形容,要啥有啥就看我们怎么去取舍了,说什么都有也行说什么都没有也行,什么都有是站在用的角度说的,说什么都没有是站在实相的角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上说的,用无为之心去做有为之事,真实的体现了幻有幻无的本来面目。
无为:
佛性就是不生不灭但又能现生现灭的那个东西,它是恒常存在的,《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制”,说三无差别就说佛性无差别,其实三个本来就是一个。学佛修行就是要把分离的一个个小我回归到一个大光明藏的无我无不我的状态中。
妙宽:
佛性不在有不在无,不是生不是灭、不是垢不是净、不是增不是减、非善非恶……。离开二元对立的状态。是宇宙和生命之起点。
佛性幻化我和我所觉的世界,是一直在幻化,还是幻化之后就躲起来,不存在了?其实每一刻当下都是起点,万物即是佛性,佛性幻化万物,佛性是水,万物就是浪花,浪花的本质还是水。
无论我们觉察到什么,我们自己包括所觉内容都是佛性的浪花。我们都是一朵形态各异的小浪花,浪花会觉得自己很有意义吗?为什么我们觉得什么都有意义?
当我们的自我意识消失了,我和我的世界就消失了,佛性就消失了吗?海面没有激起浪花,就不会再激起浪花了吗?动的是佛性,不动的还是佛性。
道定禅意:
从提问者这角度来看,他还是对“性”“佛”这两个名字有误解或者说了解不透彻。“性”是不能用有和无来表示的。通常站在分别的角度,去阐述绝对的事务,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可是一元的世界里没有觉知和意识,因此也只能在2元的角度,才能产生疑问和说明。那么为说明这些,就只能用上比喻了!说佛性什么也没有,显然是从“相,用”的角度说的。性不同于相和用!但所有的相和用却均是性(或者说是体)的外在表现。因此,古大德才说,性遍一切处,遍三千大千世界,有相有用,绝对就有性!。如:一个完整的人,从相用上讲,他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同时能说会道,有能量能干活。就是她的生命体性的表相。从体性来讲,他就是一堆的能量离子的结合体,再深入一点,他就是无明(或者自性)妄动体现。佛性是宇宙万有的体,假名“无明”“自性”“一如”“佛性”“真如”等!是超越2元世界的,只能用2元感官去感触他的外在作用后,才给出的推论定义!所以佛说要不能执着名字相!
妙兰:
佛性即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比如一个受力旋转的物体,推动旋转惯性的力就是佛性的用,当看到物体旋转时,看不到力的作用,就认为是无,实际是在力的作用下进行的。
队长:
@妙兰 用心参悟了!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但你理解的佛性是哪个无形的惯力,不仅仅如此,旋转的物体也是,没有它也就没有惯力,我们理解佛性的时候总会抛开现象,觉得剩下的才是本质,刚开始我们这么去找是可以的,但找到以后还需要和现象合一才是真正的本来面目!不能只关注现象不知道本质,也不能只看本质忽略现象!现象和本质本来是一体,因为我们只能觉知道现象而无法了解本质,不了解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它的存在是在现象里无法知道的!因此要了解本来面目第一步要见到现象中的本质,第二部需要把现象和本质同步或者合一!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讲的有点直白,事实做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有不理解之处可以加问!
队长:
我看了一下大家今天对“佛性是什么都没有吗?”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还没有一位师兄对佛性有全面的理解。
对于佛性来讲可以说它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它什么都有,更可以说它既有既无!但这都不是佛性最终的面貌!因为佛性它具有可塑型,它不仅限于莫种形式,它可以塑造出任何形式,甚至是空性!更包括万物!它不仅可以成佛也能成魔!佛性不是你所定论的某一种固定模式!而是那可塑的能力,就如面粉一样,不仅可以做出面条,还可以做成面包、馒头、蛋糕、饼干等等等等!但你不能说饼干就是面粉,也不能说它不是面粉!佛性也如此,你不要规定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因为你无论怎么定论它都不会全面,真正的全面是“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另外各种宗教历史故事只要自己没有亲证,你都不能完全相信,历史太悠久已经不知掺杂多少知见!但也不要不信,要自己不断去认证才行……
修行就是为了解脱成佛,离苦得乐,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自己究竟修得越来越自在快乐了?还是越来越也烦恼束缚了?问问自己就知道自己修的对不对!任何人或事都可以不真实,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最清楚!
真正的那个解脱的方法它是一劳永逸的!无论它在何处何地,它始终都会让你处于解脱自在之中……
妙灵:
说了那么多,师兄们或者觉得是耍嘴皮,用不到实处。来点实在的吧,个人感悟:如果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别人一命或者给别人带来很大帮助,在受到别人的感谢时,当时会不会生起一种平安感,快乐感,反正就是美好的感觉吧。学佛的人都知道,这种感觉能带来更多美好的事物。好了,请注意当下,你现在能否生起这种感觉?
用世俗的看法可能会这样想:这些都不是实际的,自欺欺人!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但现在认为,如果能让内在相信并生起这种感觉,自欺欺人也是一种好方法,只要内在相信了,外在就会显化。
目前虽然还未能做到收放自如,但也感悟到这个理,在一些层面也得到了好处,所以会以这个方向用功。
师父说的随喜功德,我认为就是在看到别人美好的现象时,切身体会其感觉,让自己体验这种相对美好现象的感觉。若依小我之见,看到别人好时,产生的却不是随喜之心,而是妒忌之心。看到悲伤的事反而容易感同身受。
队长:
@妙灵 是这样的!还不能收放自如是因为还没形成一种惯力!多加亲证会受益匪浅的,可真实的改变身心内外的环境!期待更多精
—妙灵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