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季:我真的不再回头了
(公众号:流年铺子原创首发)
今天高考。
作为了一个已经高考毕业四五年的人来说,高考对于我的感觉也渐渐变得模糊了。
记得大一那年,高考如约而至。有雨。我在朋友圈里写了很多话,很多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隐约记着当时的状态:那些话里饱含了我浓浓的祝福。
01
对啊,在某种意义上,高考结束后,这群孩子就可以开始崭新的生活了。最起码在文艺的作品里,高考毕业,总会被设定为一个美好的时间:那是重新开始的日子。
可以重新装点自己的生活了,可以翘课了(虽然他们不知道大学还有点名这个可怕的环节),感情丰富的孩子可以告别过去的情感记忆,感情尚且空白的孩子可以开始憧憬一段与喜欢的人携手走过的旅程了。
所以,每到毕业季,总会有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走向市场。
高考变成了一个铡刀,它可以轧断一切。仿佛过了高考,我们真的可以和过去想要的,不想要的统统说再见。
毕竟,当年我高考毕业时,怀揣的就是这样的心情。
02
但当我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初入社会的磨练后,我突然觉得自己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
生活永远是连续的,这一秒和上一秒的相连,这一秒也和下一秒相连,高考永远不会成为那个你想要的铡刀。
它只是编剧笔下的一个仪式感,它披着时光的味道,裹挟着青春伤感的文艺气息,正中了你企图纪念过往的心。
什么才是那个铡刀呢?
是你的决心,被现实撞击后激发出来的决心。
今天在电影网页浏览,看到一个高考的青春电影。五分钟都没看下去,很索然无味。
突然想起了《青春派》,我高三那年班主任在周末给我们放着看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居然,高中三年来喜欢一个叫黄晶晶的女孩。他很勇敢,在毕业照拍摄的现场向她表白了。
结果不算惨淡,女孩出于种种原因答应他了。
但结果是,男孩子落榜了,女孩子考上了复旦大学。
女孩子是对居然有好感的,但不幸的是,不是男女朋友的那种好感。所以在女孩去上大学时,只是鼓励他好好学习,至于分不分手,等他考上大学再说。
男孩子为了她连学习都变得分外起劲,立志要考上复旦。
但女孩骗了他。双十一女孩本来回到了北京,但她却告诉居然她还在上海。居然在高中同学聚会的饭局上听到了女孩回来的消息。并且不久之后,在路上堵了女孩。
居然问女孩为什么骗他,女孩说她不想见他。
03
这件事情以后,居然去参加校足球队,他全身心地投入打球,在操场上肆意的奔跑。他慢慢开始接受了现实。
他正视自己,不再怯懦。他的心也渐渐被周围的同学、兄弟、学习裹挟了进去。
在电影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时间可以停止,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宁愿把故事的主角换成小凡(可以理解为女二)。”
“泰戈尔还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集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你知道的,居然和过去释怀了,他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并不是因为高考结束了,他和过去和解了。而是,他自己想明白了,他要和过去和解了。
你看,那个铡刀就是现实锤炼出来的决心。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情景,都不要寄希望于通过离开一个人,离开一堆人,离开一所学校,离开一座城市来和过去说再见。
表面的仪式感总是虚无的,心里掷地有声地决定才是最有力量的。
你要相信,命运赋予你的经历,总有一天会造就出那个真心地、云淡风轻地说着不再回头的人儿来。
令:《我的天空》很好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