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干什么吗?
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做好父亲这个职责,我一直努力中......。
孩子在两岁之前,我一直没有太多作为父亲的概念,等孩子长大一点后,经常跟孩子一起玩耍嬉戏,才慢慢体会到父亲这个清晰的概念和对家庭的职责重任。
孩子慢慢长大,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强化,在跟他们的语言交流中,我发现当孩子七八岁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举止,让我意识到,孩子七八岁的智商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模式,当孩子十二三岁时,我了解的他们,更超出我对于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认知,也许这就是隔代人的环境差距,又或许是我思想的落伍,但是我应该为他们身体成长和思想成长感到高兴才是。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提升才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而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儿让我对孩子必须的重新认知。
儿子14岁,初二年级,上个礼拜日学校组织国庆团体演练,中午去学校接儿子,学校大门口的家长们早已人山人海,都在等着自家孩子下课,这时候从人群中挤进来其他中学五六个骑着电摩的学生《四个男生、两个女生》,电摩停稳后,其中两个孩子从兜里各掏出一盒烟,熟练的相互传递,有两个女学生也顺手夹起递过来的香烟,掏出打火机,看了看周边的人熟练而又面带羞涩的点着火抽了起来,我勒个去,这孩子们不都跟我家的一边大么............,怎么能这样呢?
数十米之内足有上百家长,都齐刷刷的往这几个学生身上瞅,而这几个学生好像已经见怪不怪的,两指夹着烟,嘻嘻哈哈的边抽烟,边相互聊着些什么。
我看着几个学生的抽烟动作,应该早就是老手了,随后看看周围,上百人直勾勾的眼瞅着这些孩子们,表情都凝固了,应该好奇又气愤!
处于对他人尊重的原则,我稍作处理。
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天津和山东等省市的200所中学的11957名13~15岁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为22.5%。这些数据无疑是令人吃惊的!
这场景很多人见过,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一点都不避讳,成群结伙动作娴熟,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在父母面前乖乖听话,背过父母就像换了另一个人似的,沾染上社会各种风气的孩子们,如何还能集中心思去学习。
家庭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严厉的家教,还应该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加以引导,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家庭教育的严管一定不能疲于溺爱心理而放纵。在朋友的水上游乐场我曾见到好多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独自结伙骑电摩来游玩,兜里揣着手机、钱和香烟,玩累了上岸玩着手游抽着烟,渴了买饮料喝。居然还有母亲带着孩子来了,把孩子扔游乐园给点零花钱走了,让孩子独自玩耍。我不知道这些的父母咋想的,经常嘴上念叨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有礼貌,这好那好的,却总抱怨自己孩子不努力,成不了气候,试问原由何在?
谁家的父母都盼着孩子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可没有正确的教育观,过于歪曲的认为,只要在好学校念书,只要花钱请最好的老师补课,剩下的就指望祖坟冒青烟了。我常拿小树苗来比喻孩子的成长,土壤肥沃固然是有利条件,但是从小打理好旁枝末节的树苗,就算品种基因里带着歪曲也会让主干直溜长成苍天大树,而从小就不精心打理的树苗,即便基因品种直溜,主干也会因为旁枝末节的干扰而长的歪歪扭扭,您说这个比喻对不?等在长大些,我们就很难矫枉过正了。
..........
凡事总有因必有果,孩子这样的行为举止,我总结几点于大家分享:
1.缺失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家庭在奔波于生计同时,有的无暇顾及孩子教育,让孩子放纵自由。而有的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总认为自己小时候想吃块糖都没钱买,如今生活条件富裕了想买什么买什么,而孩子从小根深蒂固的思想里就认为家里不差钱,玩才是最大的乐趣。而有的家庭在思想道德品行上已经歪曲,从不注重日常家庭教育之下的言行举止,纵使任性不严加管束!
2.认为抽烟是成熟的标志
日常生活中成人、影视剧中的主角很多都有抽烟的镜头,似乎,抽烟是成年人的专利,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显示自己长大了,抽烟者在内心会有一种思虑感。而且抽烟是家长和学校禁止的,所以抽烟也就成为孩子们挑战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3.虚荣心作怪
一些孩子认为抽烟很潇洒,不抽烟就跟OUT了。抽烟的人在同伴中、在异性眼中似乎更酷,所以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一些孩子甘愿尝试。
4.想通过吸烟结交好友
许多孩子从成年人那里获得了间接的经验,认为吸烟是结交朋友的一种便捷的方式。而抽烟递烟就成为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