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阳明

书名:《我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之旅》

作者:宗承灏

引人深思的句子:

一、我的南方天空-- 千年江河上漂流的云水一梦

1. 世间总有执迷不悟的人,甘愿为了一溪云、一帘梦、一出戏,将全副身心交给这个世界,就好像交出去,才会自得清凉,如云在野。

2. 人生在世,每天被俗物裹挟,像一粒尘埃飘来荡去,寻找着来处与归途。

3. 一个人走一段寂寞的旅程,倘若无法承担其间的清冷与凉薄,就不要奢求什么山高水长,遁去无痕。

4.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这副皮囊,皮囊能有几斤几两,怎抵得人心万端。

5. 人终究无法在此间过得完满,不留遗憾,因为总有一种召唤在遥远的过去,或者未来,让人不得清宁,无法停留。

6. 时间不过是一个人生命的旁观者。

7. 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山水相逢,就算你能够做到诚实地面对过往,也像是在叙述别人的短短长长,与己无关。

8. 人是被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无从选择来处。

9. 人说命运无常,是谁编排了我们的来处与归途。

10. 万事百态,各展其美,让人困惑,顿生虚无,又心生欢喜。

11. 我一生与梦痴缠不休,因为我不愿做一个时光的囚徒。去往现实的路径有千条万条,而我却选择了一场梦境作为开始的地方。

12. 每个人来此世上,都是命运之神的呵护。来了,就要受苦;来了,也同样是幸运。

13. 我从不相信命,也从不认命。

14. 人生苍茫,千年不过一瞬。

15. 人应该学会回头,往而有返,在人生的尽头寻找来时的路。

16. 你的目光穿越漫长而迷离的时间,最后还是要回到离你最近、最熟悉的开始。

17.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名字都与某一个时间点有关,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从一个点赶往另一个点。

18. 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只有相对的改变。

19. 人生的功名到底是什么?是满足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期待,还是完成自我期许?

20 这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繁华,撩拨着我们,让生活热气腾腾。

21. 与可爱之人打交道,会让人的整个身心变得内外通透,轻松愉悦。

22.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远方。

23. 祖父将读书视为生活中的一场仪式。

24. 很多时候,我闭着眼睛,心里都能够感觉到阳光透过竹叶映照在身上,留下漾动斑驳的光晕,美得像是一副不够真实的水墨画。

25. 世上的闲人地上的仙,但是我知道,世俗的享乐是春梦一场,祖父并不是一个身心分离、脚不着地的务虚者。

26. 可我喜欢听他吟诵的长句短句,喜欢字里行间的欢悦明澈。那一刻,闹哄哄的世界,一下子就变得安静起来。

27. 击水三千,扶摇万里,不着边际的幻想,八荒之外的无穷。与大自然的奇妙相比,人类的语言是何等苍白。

28. 勿忘初心,记忆里留下的也只是单纯的快乐。

29. 人习惯于忘记,他们更倾向于牢记那些作用于他们心灵,使他们从世界的表面得出某种深刻意义的事情。

30. “我未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31. 一个人因机缘巧合来到这个世界,命运不会因为你是聋子,或是哑巴,就轻易地放过你。

32 世事纷扰无序,而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像是带着一个谜,谜面千差万别,可谜底只有一个,并且让人沮丧。

33 有人说,人只有将今生活成最后一世,再来时才会脚踏莲花。

孔子说:”知及之,人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34 我是个喜欢做梦的人,孩童时更是天马行空,无所羁绊。

35 人一生都在做梦,在白日里追梦,在暗夜里寻梦。

36 时间有它自己的秩序,明天会发生些什么谁也无法看破。

37 每个人都是一个寂寞的棋手,以为守住棋子,就能够握住世事命运。

38 这个世界,会下棋的人多如牛毛,而识得棋理之人却稀罕得很。

39 不回头的卒子,也能成为大英雄。

40 我对自己的将来还是有所构想的,二十年读书求功名,二十年戎马平四方,二十年诗和远方。

41 我总觉得他的身边跟着另一个他,那个他敲打着他,那个他叱问着他,那个他捆绑着他。

42 我喜欢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纸醉金迷,放纵而奢靡,俗也俗到家,烂也烂到底。

43 大家都在同一条河流的漩涡里打转转,但谁又不会重复谁,谁又不会裹挟着谁,各自安好。

44 无论是繁华深处那一张张得意的面孔,还是秋凉夜雨中一只只迷途的羔羊,只要是为自己而活,又有什么好指摘的呢?

45 在大道与世故面前,在智慧与俗人的认知面前,我们不要忙着去做选择。有时候不去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

46 当我完全做到理解他的时候,已在茫茫人海里颠簸了好几个来回,在所谓的前程里折磨了好多个春秋。

47 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占有子女,而子女能做到的,唯有顺从。

我总觉得,自己是带着某种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

48 在我瘦弱的身体里藏着一个小怪兽,怎么摁也摁不住,说不定早晚会跑出来。至于摔跟头的事儿,那根本就算不上事儿,摔就摔吧,摔了好长高。

49 人是活物,呼吸与心跳,可以像野鸟从水面掠过,嘎嘎叫着,冲天而去;人是活物,思想与相思,可以像棵树天性柔顺,好让不争,在天地间自由生发。

50 在时间矩尺的面前,属于人的,一瞬间,一刹那,几同于无,可是小小的肉身却生出那么大的虚妄,让人不得清宁,不得自然,不得宽容。

51 一阵清风拂过,人间像是被施了魔法,空气里跳动着光影错落的精灵。

53 少年人的狂放是可以被原谅的,而成年人的愚蠢是不可以接受的。

52 同一轮明月,经朝历代,无所谓新与旧,无所谓圆与缺。

55 我写的是我的山和月,你看见的是你的山和月。

54 他们才不屑于和孩童一般见识,尤其是骄傲无礼的孩子。可孩子也不愿和他们一般见识,尤其是不够真实的大人。

二、我的圣贤大梦-- 人的心眼,是看世界的天眼

1 人来到这个世界,起点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如果我不是我,我又将是谁?

老子说,人来到世间,最初的收获来自母亲,最初的源头也是来自母亲。

一张作息时间表将一天切成了若干块,而每一块都有一个选项,包括吃饭和睡觉。

2 祖父总是笑着说,钓鱼的人就算是钓不到鱼,还能钓到白云清风,钓到明月清水。

3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凡事总是要寻一个目的。

4 没有比较就没有价值判断,但是价值判断也存在着人为之伪,如同修行不在岁月静好中,而存在于红火热闹处。

人如果一味地学习强者,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争斗、僵化和毁灭。

老子说,天之道,就像张弓射箭一样,瞄得弦位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要升高一些;瞄得过头了,就得收回一些;如果没有达到目标,那就加以补足。

父子之间是一种久别重逢,是前世与今生的一场接力。

人,总是会将自己达不到程度,归结为境界。

5 人来到这个世界,带着连环三问:走怎样的路?立怎样的志?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6 大树有大树的活法,小草有小草的姿态,各取所在,各占其位,宏阔的蓝图,困囿了太多鲜活的生命。

7 就是最为平常地活着,也是茫茫然不知前路何在,退路何往,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8 书生之勇为知而后勇,而武夫之勇多是出于无知。问题是,书生知了之后,变得畏首畏尾,全无勇气,反倒是无知的武夫,书写了大大的勇字。

9 人生于世,路究竟在何方?个体于宿命而言,难道只有一种选择?

10 生命就是在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酝酿发酵,每一个人,无论他是聪明,或是愚笨,美貌,或是丑陋,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精神世界的困顿,仰望星空问得最多的还是那一句——到底路在何方?

11 虽然自己已见识到大世界,但大世界的大,在心不在形,它是天籁自然,是万里长空,是星辰日月,也可以是宫殿的飞檐翘角。

12 人究竟是为什么而活?是带着各自的使命优游于人间,是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信仰,又或者是为了一种简单的存在?

13 岁月如花,乐何可言。如果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蹭蹬前行又将去往何处?

14 若是人人都有一方戏台,我想问的是,人为戏而活,还是戏台为人而生?演来演去,演的还是自己,活的还是自己。

蚂蚁没有虚妄之心,此路不通,便换条路。

15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附着太多的真实与虚构。谁又敢说,真实就真的真实,虚构就真的虚构。实与虚,有与无,是与非,哪个才是真正的偏见?

16 成长环境不同,人生的收获也就不同,对生命的信仰也就不同。既然有那么的不同,为什么需要同一个答案呢?

众生万相,情怀不同,人生的际遇也大不相同。

17 看似高深的人,他们的内心通常藏着一颗无知的灵魂;看似强大的人,他们的内心通常住着一个脆弱不堪的孩子。

18 有些人做了才说,有些人说了才做。世事千变万化,猜中开头,猜不中结局,是理所当然的的事。

19 人因为有了追求,有了念想,内心才会永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满足,才会上下求索,才会为难自己。

20 这种执迷给了我一种指引,也给了我一种痛苦,它让我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忧患之思。我什么也不曾拥有,唯一能够拥有的是思考带来的困惑与解脱。

我辈文章衣饭,字间偷活,为的是安顿这一世肉身。说容易,谈何如意。安身,不安心,身心两难安。

21 即使拖着蝼蚁般的命运,也要活得美如神,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22 我是充实而欢乐的,也是寂寞而深沉的。众生纷繁,有的人活得迷迷糊糊,有的人活得异常清醒,但也只是一种存活于世的姿态。

23 为什么这世间的人都争着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华,只有我混沌无知,像个傻子。

24 漫长的人生之旅,哪一段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哪一段才是活出真正的自己?

25 圣贤并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他们是天生的行动派。天地日月一样的人物,岂能一天到晚将自己关在屋里思考人生?

肉身俗骨的世人,还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别想入非非。

26 一个人安静地独处是最宝贵的人生经验,人要学会独处,不然就难以与他人共处,人心就会变得浮躁。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交流,就算是父子之间。

27 我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出发,又在新月当空的夜晚回归,每一天都过得那么充实,每一天都想放声歌唱。

28 来往于天地之间,我们每个人若是连自己都看不清,还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吗?

人不可能一生背负求胜之欲,不然会将自己导向虚妄。

29 在大多数循规蹈矩的人看来,我活得实在是不着边际。人生就是呜呜如歌,人生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从无到有,积少成多。

30 情绪与空气发生的摩擦,就是语言,没有形态,了无所得。

31 世人总在喋喋不休,自以为真理在握,不过是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又一个套子里。

32 想要有所作为,却让本就不够清醒的人生陷入更大的迷茫与鄙陋。

33 清风徐来,竹影婆娑,事体牵系,心里松动,虽然生出超拔现实之感,总觉得无着无落,怅然寂灭。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获得了所谓的智慧,

34 很多时候,这种叫作智慧的东西会让我们失去自然赋予的某种能力,不动声色地扼杀我们体内的每一个冲动细胞,教人学会理智与平衡,让人变得唯唯诺诺。

它发出的光亮让黑暗中的我们瞬间无所适从,它所倡导的文明与秩序让充满活力的人世逐渐变得死气沉沉。

35 在这样一个缺少智慧观照的年代里,人们习惯了让欲望和本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6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摸着前人丢下的石头过河,不知深浅,走一步栽一个跟头。每一个跟头都是经验,只有趟过去了,才知道自己收获了多少。

37 人生短暂,人这一辈子做不了几件事,因此要抓紧时间,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38 我从来都是行动派,没有行动,我宁愿做一个哑巴,也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发出声音。

39 哪怕自己跳起来摘到的是一个荒诞的果实,我也要去跳,不会坐在那里夸夸其谈。

40 如果说人心是一面镜子,那么属于我的这面镜子还没有被完全擦亮,还不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41 “人”与“需”在一起是“儒”,儒就是要有所求,有所为。人有所为,可方正立世,而心有所需,心就会虚弱不堪,而儒也就成了内心懦弱之人。

42 我问自己,这一刻,我的心到底背负了多重的需求?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心中所需?

43 真正的人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艰辛来经历考验,经历锤炼。

从外部去认识这个世界是一条死胡同。

44 人总是会在碰了南墙之后,赶紧调转方向,哪怕这个方向是另一堵墙。

45 在死亡面前,我们才会扪心自问,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46 死亡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它考验着我们的身心与肉体,拷问着我们的灵魂。

47 我们每天都在练习怎样去活,却从来没有想过,死亡才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一门功课。

48 当一个人学会面对死亡,也就懂得了如何活着。

49 人活着,比获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人的存在,而比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人能够用心来体悟自己的存在。

50 只有自己感觉到存在,活着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其实在很多时候,活着并不代表自我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活着却始终找不到自己。

我活得并不宽容,甚至有些睚眦必报,人性的丑陋这时候在我身上也同样得到应验。

斯人已逝,遗响犹存,时间深处,所有的歌都有可能是一首挽歌,而所有的相遇都可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命运的奇特文本总是向人间半开半合,待到大幕拉开,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无常和变易。

我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件大事——结婚,我要学会爱自己的爱情。

有人不喜欢开玩笑,她们在心里把自己看得太重。即使有人递给她们一双翅膀,她们也无法轻盈地飞翔。

在任何时代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都是一件奢侈品,清风明月下流淌着的很难是爱情的气息。

婚姻就像是家长给儿女出的一道谜题,而谜底要等到成亲的那一天才能揭晓。

每个人都笑逐颜开,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冲动。盲目的欢乐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会将一个人融化于无形。

虽然在此之前,我曾像每个青春期的男孩子一样,对男女之情有过遐想。但是当婚姻生活突然到来时,我还是对不可知的来日产生了真切的恐惧。

想想人不过梦中人,梦外人,到底是梦里走了几遭,还是梦外走了几遭,谁又分得清,理得明。

一个人若想摆脱混沌,让自己变得明澈,需要良师和益友。

人要学会的东西并不在圣贤的手里,而在你的行走里,在你的沉默里,在你的喧哗里,也在你的骄傲里。世人对你的认知,你要学着坦然接受。

顺应万物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不是为了顺应而去顺应。

人只有处于“安定”和“安静”状态,才能找到自己,消除包围身心的污浊之气,找回天地间的清明之气。让自己回到宇宙,也把宇宙摆进自己的身心。

在这一刻,我们把时间分解,哪怕是分解成微小的颗粒,也能够容纳下无限多的事物,诸如穿堂而过的风、草虫的呢喃、花叶间露珠的滚动,以及脑海里碎片似的回忆和幻想。

人脱离母胎,落于世间,就像是一个无岸可泊的精神流浪者。时间不是长度,时间是一种体验,我们用难以计数的瞬间拼凑成万物之永恒。

时间就是这么奇怪,你明明是经历过的,却无法将自己与记忆中那样一个时刻的影像重叠起来。

道是上下左右无所不在的包容,是古往今来无时不在的恒久。

万事万物不是生来就有定理的,而是由于你的一颗心放进来才使得事物本身焕发了生机。这是我看待世界的视角,我认为人的心眼,才是我们用来看世界的那双天眼。

心会迷失方向,时间不会,时间有着一个恒定的方向。

我对现实表现出来的皮相越来越不以为然,我越来越在意内心的取向。

他也曾经在无数个不眠夜里,问天问地,也问过宿命和自己。他也不是生来高明,只是千磨百折后,活出通透而已。

一个人端坐于某个制高点,时间久了,会忘记自己是谁,从何处而来?认定自己从来就是这般模样。于人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心里塞得太多太满,就装不下其他东西了,连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没有了。

自有人生忧患以来,我就从来没有摆脱过愁苦、困闷、飘忽不定的情绪。虽然我也有快乐的时光,但那只是稍纵即逝的感受。

生命的境界的确有高低之分,你所做的选择,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让我先陪孙儿喝杯酒,到了时辰就跟你们走。

祖父的去世让我再一次体验到生与死到底意味着什么,可以说,祖父是我和父亲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他的存在于我而言,亦父亦师亦友。

与父亲那样功成名就的儒生相比,祖父更像是一个失意的士,一个野花啼鸟、风雅无羁的乡村诗人。

祖父走了,这个世界最疼爱我的人离开了,心里缺失了一大块。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么可爱的老头会突然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正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可爱与达观,让我常常会忘记他的年龄。

那些真正自足而快乐的人,时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往往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孩子的特征,神情专注,想法简单。就连他们的外表也有孩子的特征,嘴角微微扬起,容颜清冽通透,就连眼角眉梢也像孩子一般可爱。他们的神情或是舒展,或是沉静,或是欢悦,唯独没有愁苦之色。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像婴孩一样的老人。

一个人最快速的成长,来自亲历死亡,以及对于死亡的观摩。母亲的病亡,祖父的去世,让我觉得人生短促如蜉蝣,经不起几场离别。

这个世界再多繁华过眼,又与我心有何相干?这个世界的存在是为人而存在,是人赋予它存在的意义。人都不在了,属于人的世界也就烟消云散了。

生命会大张旗鼓地降临人世,也会悄无声息地抽身离去。情深不寿,或者向死而生,都是无可选择,自自然然发生了的。

我在南方带着湿气的风中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像是召唤,又像是诉说。明月之下,我想起那个焚香抚琴的老人,想起他把我高高地举过头顶。

生命的真相和根本到底是什么?如果生命有终点,那世俗的努力和苦苦的追寻,又意味着什么?有生有灭的死亡意识不应该成为一道无解的命题,而生命的困惑也绝不仅仅来自死亡的解读。死亡,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生者的是恐惧之心,敬畏由此而生。

要知道,我们短暂的生,是处于其前与其后都浩渺无边的“永劫”之中;要知道,我们所居住的狭窄空间,其实是处于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它也对我们一无所知的广袤无垠之中。有谁,能不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战栗?

生命的真相还有探究的必要吗?

而我所得的,不过是助我活下去的深情。

三、我的草木至理——儒道仙佛宦海,纷杂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