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前十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
过瘾。
时至今日,已全部追完这部剧。
从各个角度来看,这部《无主之城》都大大地合我胃口。
精良的制作、电影质感、影像感觉等这些点,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让我眼前一亮的首先是题材。
《无主之城》是一部孤岛冒险剧。
故事的设定是,一列观光火车突然失控,驶进了一座废弃的空城。
车上的人想要离开,却发现来时的隧道发生了塌方,路被堵死了。
旅客们和外界失去了联系,陷入了绝境。
与世隔绝,是为孤岛。
孤岛求生,则是一场冒险。
废弃的空城里,危机起伏。
夜晚,毒蝙蝠成群出现,四处伤人。
当幸存者终于找到足以庇护自己的地方,开始想办法在城中生存下去的时候,更多危险和问题也接踵而至。
从前几集的剧情可以看出,这列观光火车诡异的遭遇不是意外,而是某个反派大BOSS操控下的结果。
他给旅客们一一编号,目前来看,他是想要观察人类处在绝境中的反应。
即观察人性。
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反派大BOSS不断施加外力。
他先是在特定的时间释放了大量带有神经性病毒的蝙蝠。
而被蝙蝠咬中的人,一开始看上去好像是已经死亡,其实是感染了神经性病毒,在昏迷一段时间后就会苏醒,但苏醒只是身体的苏醒,意识却会失去,且变得对人类充满攻击性。
其实就算没有这两种致命的威胁,光是住宿、饮食、医疗等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就足够幸存者们头疼了。
而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考验。
幸存者内部的矛盾与问题,才是该剧刻画的着重点。
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DNA,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同时,我们能看到的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大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比如在第一集中,大家暂居在一个废弃的超市里。
突然发现,火车驾驶员的孩子走丢了,有一批人便分头去找孩子。
找寻的过程中,蝙蝠骤然出现。
有人被咬中,幸存者则逃回超市。
逃回来的时候,大家需要做决定,到底要不要开门?!
商人陈立认为不能开,因为开了门,可能会让蝙蝠乘虚而入。
教师刘正毅则认为必须得开门,为了安抚更多人的情绪,他让其他人躲进了超市后面的仓库,自己去给在外面的人开门。
这样不同的选择,是剧集中的反派大BOSS乐于看到的,也是我们这些观众想看到的。
孤岛冒险,是剧集的外壳。
好看、刺激、过瘾,当然很重要,但这样的剧集能否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否对人性这一永恒的命题给出自己的思考,从而带动观众的思考。
我很欣赏《无主之城》的地方,在于它在拍摄过程阐释了真实的人性。
在这部剧中,截止目前没有看到过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个人觉得有的只是真实的人。
举个例子,由刘奕君饰演的商人陈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陈立属于反派角色,因为他总是在趋利避害,在困境中选择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危急时刻,他会选择抛弃少数人而逃命,在仓库中发现压缩饼干,他则选择私吞,而不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所以,会得出他是一个坏人的结果吗?
倒也不见得。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如果站在陈立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所作所为都无可厚非,更何况,他对自己的外甥海涛非常之好,他也有自己的善念所在。
换句话说,《无主之城》在拍出了人性缺陷时,并没有刻意地去放大这种缺陷,而是想办法让观众看到人性中的善念。
比如十七岁的高中女生果儿,在遭遇蝙蝠袭击的千钧一发之际,还会选择去解开小偷的手铐,帮他逃生。
这是让人非常欣慰。
在这样的剧集中,看到冰冷并不奇怪,但感受到温暖则非常难得。
约翰·多恩有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孤岛中,更是如此。
每个人的命运都连结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善念,就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似乎也是这部剧的主题。
不拷问人性,而是去关照人性,是这部剧的特别之处。
总之,看了前几集之后,这部剧已经给我带来了不少思考。
它不止好看,更经得起琢磨。
这是我对好剧的标准,目前来看,《无主之城》做到了。
孤岛冒险剧,并不多见。
涉及到人工智能题材,更是罕有。
《无主之城》中最让舒心酱惊艳的部分是每一集结尾处的独白,独白者的真实身份目前尚未揭晓、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这是一个“Al人工智能”或者类似“产物”,TA通过实验设定、更改条件、观察对象、验证模式等手法将人类视作“小白鼠”,从001开始依次编号进行残忍的活体实验。
以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念着“被试验人”的生死,以四平八稳的语调安排着他们的灾难,格外让人毛骨悚然。
回首被困岛上的一百多天,对于那些列车乘客而言,面对人性拷问的实验,一度恐惧彷徨不知所措。他们争抢藏匿食物,逃避危险,相互猜忌,隐瞒信息等等,所有发生的一切,犹在昨日,就像做了一个梦,梦醒了,回到现实。
而实验仍将继续,实验品则是屏幕前观看电视的每一位观众。你们准备好了吗?
现在,正在接受实验的你,乘坐人生这趟列车,未来面临问题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无论岁月的列车驶向何处,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选择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