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微凉,昨晚的早睡馈赠我一日轻晨,远山薄雾蒙蒙,晨光明亮穿过窗台,楼下待建的马路野草肆意疯长,争先恐后迎向朝阳,就要末过两排行人路线,一个老头安详的享受着这一晨的清凉秋光。
温柔如斯,恰如内心的平和。时光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一个早晨足以改变很多,从迈出脚步的那一刻开始。想起前两天朋友说,最近生活工作都乱糟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谓的乱,我想应该是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线路进行,既定的目标没有达成;一段时间回首过往,两手空空,一事无成,黯然神伤;反观内心,却无客观理由,只能对自己不满意,无处不在的遗憾;然后每每下定决心,从下次开始改变,却又因无毅力,无恒心,如此循环往复,一事无成。
佛学有八苦,这应该属于“求不得”之苦,然后这“求不得”并无人阻碍,核心原因在“求”没有下足功夫,转而怨恨自我,恨自己不成钢,这种痛苦是比较深沉的。
何以如此?
首先是无目标或者目标没有量化不具体,无志者易随波逐流,忍受不了前进中的困难;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目标明确的人,时时刻刻反观内心,理想如火炬,永远在远方闪耀,不至止步于眼前的挫折。“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要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散漫,他应当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无目标者永远被有目标的人统治,服务于目标,就如就业与创业,就业何以主宰自我?
其次,再来看诱惑,容易被诱惑的人大多是没有自我价值认同的人,视他人认可为唯一动力,他们常六神无主,摇摆不定;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耐不住孤独,试图逃离自我,表现在参加过多社交,喜欢无意义的闲聊;或者是为了躲避自我,去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看无聊肥皂杂剧。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时不可能内心平和的”,那句歌词唱得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写出社交的本质的,又如“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当一个人的时候,你发现那短暂的自我逃离,并不能带来满足,夜深人静时的空虚,如黑洞般吞噬自己。
享受一个人追求理想的狂欢,如伟大的艺术家,在各自的世界中完成惊世骇俗的作品,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给世界馈赠,那份愉悦,何须坚持,简直是私人的交响曲。
“人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独立于世界的程度”。当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认同之下,人生便被外物控制;我们常说安身立命,安身的物质基础很重要,当前社会只要要求不过高,生计基本不是问题;而立命,内心的安放,需要的是稳定的价值观,可以是宗教信仰,更多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对自我的主宰程度!
我们当努力的成为自己,回首往事,尚能泪流满面;去做一个有作品的人生,迟暮之年不留遗憾;有智慧去选择,便要拿勇气去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