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周时间看完了逯薇老师的《小家越住越大》,她是一名住宅设计师,正因为与房子“打交道”的经历,她对整理收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书里丰富的图片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全书是由老师手绘的图片和文字组成的,创意十足,新颖有趣,不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逯薇老师小时候的新家带给她极大的幸福感,也是在那时候,她明白,房子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为了把自己对于房屋的那份感动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长大后的她成为了一名住宅设计师,就职于万科集团,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收纳设计都有一定研究。读完此书,我明白了: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住在里面的人。无论是大房子、小房子、租房或买房,我们都可以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收纳得整整齐齐,并且用心去布置、点缀它。
读完一系列整理收纳类书籍,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等,你就会发现每个作者的视角都是有差别的,《断舍离》强调丢弃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丢弃得当便无需收纳;《心动整理法》强调丢弃,但也重视收纳;而逯薇老师住宅设计师的工作背景,让她能够从最初的收纳空间打造和家具选购就为读者提供了建议,她的这些建议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在日本是没有毛坯房这个概念的,交到住户手里的房子都是已经打造好储物空间的。
此书帮我理清和区分了以下几个概念:
1.房子不等于家。房子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而家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买来的房子未必就能带给你家的感觉,租的房子也未必就不能给你一个温暖的家,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我们的房子是否能成为家,主动权在于我们在自己,好好住的地方就是家!
2.设计师不等于居住者。大家应该能发现,即使是户型一模一样、精装修一模一样的两套房子,只要住进去的人不同,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家的模样。因此,不论是装修还是请整理师上门帮忙整理,请务必记住:请先思考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只有发掘每日住在里面的人的需求,才能让小家更舒适。
3.住的更大不等于住的更好。很多人在现在的房子里住一段时间后,由于自己的“住商”不高,反而加怒于房子,认为是房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解决的办法也是千篇一律:换个更大的房子。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者的“住商”十分必要,“住商”类似于情商、财商,即人和住宅的相处之道,它的高低决定我们的真实居住水准,它与房子的大小、新旧、租买、贵贱都无关。
4.家的面积不等于家的容积。再小的房子也可以通过整理收纳增加室内的容积。家中的“人”和“物”共存于一个屋顶之下,如果管理不好“物”,“人”的生活空间就会被挤压,而收纳就是管理“物”的方法。
众所周知,家里的储物空间不够困扰着绝大多数住户,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一旦物品购买到家后,不会轻易丢弃物品,很容易形成囤积。而一路走高的房价也使人们对大面积的房子望而却步。要想扩大储物空间,换房子只是一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应该是从“舍”(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开始,舍弃物品,如同人的减肥一样,节食必先于运动、丢弃必先于收纳。
收纳是实现整洁的家的关键。逯薇老师针对收纳提出了四条原则,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八原则,即展示的物品和收藏的物品的比例为2:8,80%的生活杂物通通藏起来,20%的展示空间留给喜爱的藏品和装饰品。因为,房间的杂乱或者清爽,是由进入视线的物品的信息量决定的。物品数量的多少、物品所携带的文字、图案、形状、色彩、材质、标签、外包装等等都被称为物品的信息量。信息越多,则越凌乱;信息越少,则越倾向整洁,因此通过加个柜门或者将物品装进收纳盒,就能大大减少家中物品的信息量。关于这点,敬子老师也说过,家中物品的标签、图案、外包装、文字、色彩等等都是信息,所以物品进家门以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掉物品的包装、标签,而在选购收纳用品时,最好选择材质、颜色、形状统一的,做到这些会使室内看起来整洁许多。
关于逯薇老师的这本书,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在接下来的6天里,我将会继续和大家分享此书中讲到的关于玄关、客厅、厨房、衣帽间、化妆台、家务用品的收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