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狮今日不写历史,改写文化,道一道戏曲的奥秘之处。
那位问了,大狮子今天这是咋地了,怎么改门道了?不是大狮改门道,是大狮今日有兴致,也是受人所托,写篇有关戏曲的文章。尽管大狮我刚过而立之年,但却是个“老戏迷”。
戏曲之浩瀚不能一一论述,今日说谁呢?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生行当中的佼佼者——麒派,“麒麟童”周信芳先生。
周信芳先生创造的麒派艺术在梨园之中可谓光华夺目,沙哑浑厚之“怪嗓”,如一块巨大磁石,吸引许多观众拍手叫绝。其表演艺术,归根结底一个字——力!
不得不说,麒派绝对以“力”为美,而真正发“力”者,也只有周信芳先生一人,其后代传人,如陈少云、裴咏杰、萧润增等尽管是集大成者,但总觉缺少周信芳先生的“力”,让人感觉“力”道不足,总觉缺少些什么似的。
在京剧表演艺术领域,自古以来存在“刚劲”与“柔韧”两种不同的美感追求,也因此而成为两种不同且又相互对照的轨迹。若是戏迷,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精髓和奥秘,倾向于刚劲美的艺术家与倾向于柔韧美的艺术家在表演方式上呈现对峙般的相互辉映。如旦行的程派(程砚秋)与尚派(尚小云);如净行的裘派(裘盛戎)与金派(金少山);生行的麒派(周信芳)与马派(马连良),这些京剧大师都以不同程度的演绎体现梁两种不同的质感,形成鲜明对照。
周信芳先生便是以“力”为美的代表人物,与前辈大师谭鑫培先生柔婉华美的表演风格相区别,又与同辈马连良先生飘逸而流畅的韵致相区别,形成独特的唱派。后世赞叹老先生为“以刚劲美而称雄剧坛的艺术泰斗!”
麒派艺术形成于上世纪20-30年代,当时周信芳先生可谓梨园大拿,不论上海、还是北京,都能唱响一片天地,就连最难“伺候”的天津,周先生都能站得住脚。要知道,天津人听戏绝对堪称天下第一,绝对不会给任何人面子,就算你是个角儿,也没用。稍微一个板眼没表演好,立马当场叫“倒好”,搞不好大茶壶飞戏台上,砸你一个满堂彩。当年马连良先生在天津大剧院唱《空城计》,一个甩袖没做好,瞬间大茶壶飞上台,吓得马老赶紧赔不是,天津人太难“伺候”了。可只要您能在天津站住脚,以后不论在哪,您都是腕儿。周信芳曾在天津献艺,一连数场,场场爆满,场场叫绝。乖乖,这就是能耐!
周信芳先生半生坎坷,曾风光过,也曾落魄过,尽管在晚年之际,受冲击迫害而殁,但其艺术之根却未断。80年代,周信芳的麒派艺术再次登上舞台,其继承者中不乏佼佼者。他一生之中,曾演绎许多经典角色,如宋士杰、如海瑞、如萧何、如徐策,更曾亲手编排剧本,凭个人能力谱写一幕幕华章。其中以《四进士》、《清风亭》、《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乌龙院》、《海瑞上疏》、《打渔杀家》、《义责王魁》最为有名,这些人物性格无一例外都有耿直、正直、坚韧、不屈的性格,因而需付诸于刚劲之情,使其人物更加鲜活饱满。表演形式上,不快不慢,不早不晚,拿捏到恰到好处,使其扮演的角色“活”了。
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大师曾对外说过,自己这一生之中尤为佩服周信芳,他从年轻时就极为喜爱看周信芳表演,感觉其表演的格外“有劲儿”。当然,李少春并未完全模仿周信芳,而是以自己的特色演出,其中最经典的人物角色莫过于林冲,将个发配后的林教头演绎的栩栩如生,使人听罢看罢之后,不禁感叹英雄生死离别遭磨难的无奈和悲愤。李少春的后世传人中,以李阳鸣最为优秀,可惜阳鸣兄英年早逝,不禁让人唏嘘之时带有一声叹息。
最后段落,我想以个人的眼光论述下麒派的艺术风格,麒派唱腔相对其他流派绝对特别,嗓音宽宏有力,响亮干脆,带有沙哑,这种沙哑顺其自然,化短为长。哑声之中又带有苍音
沙音,以此作为强化声音力度的手段。这种独特的“沙而不亮,苍而不俗”的嗓音不仅不使得观众厌恶,反倒被其感染,使人感觉独树一帜,别具韵味。这就如单田芳老先生用“哑巴嗓”说评书一样,尽管嗓子发哑,但格外好听,让人听得爱不释手,融入书中。
写道这里,此文就算打住,若要细述,每个十万八万字是写不全的。大狮没什么文化,陋文一篇,权做胡诌,最后引用清代姚鼐几句话“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周信芳,便是这一天下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