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特别是有上学孩子的父母,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学习,不想做作业,不喜欢背课文。让我们怎么样来解决这一世纪性难题?
一个很好的方法,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让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快乐的体验。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有点麻烦。
当幼儿园的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很多家长用的办法就是“坑蒙拐骗”。那我们怎么样来做正向的引导,让上学变得很好玩?
先同意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如果孩子选择在家,可以,你要让孩子在家里过得极其无聊,啥都不可以,因为你要工作,这个时间是你工作的时间,并且是他上学的时间,他没去上学,占用你工作的时间,所以你没有办法陪着他玩,陪着他吃。
如果勉强选择上幼儿园,上学路上玩一路,到了幼儿园再玩一玩,让老师也跟小朋友玩一玩,(这个在刚开学的时候是很难实现,因为学生多,老师少,一个老师占了一个孩子,其他小孩子就没办法管了。)
孩子不愿学习,不愿背课文。先同意他的决定,跟她跟他一起看到很难,这是事实。再帮助她看到不做的后果,做出选择,帮助他一起来克服困难,体会到其实并不难。有了成功的体验,下一次做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当他不想做的时候,描绘前几次成功时的场景。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乖巧懂事。但是绝大部分家长不满足于孩子现有的状态,这就在亲子关系中产生矛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矛盾没有处理好,关系会越来越紧张。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到达无法沟通的地步。
我的两个孩子,小的九月份上幼儿园小班,大的上初一,都是面临大的转折。
小的离开家庭,进入社会。怎样让小的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心理建设。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已经培养好了孩子自理能力,脱离家长自己也能服务好自己;走路,骑平衡车到骑自行车,让孩子在体能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心理建设,从最初的,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去上幼儿园,到上学之后的,今天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你们玩了些什么?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快乐的体验,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在她问明天要不要上学时?给她选择的权利:你想上吗?“想上的!”“那就上!”那要不要上幼儿园?成为她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把决定权留给孩子。所以,小的上幼儿园每天都很开心,盼着去上幼儿园。
大的,从小学到初中,课业猛增,同时在学校的时间也增加了许多,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八点半,13个小时的在校时间。回家来他会开心地跟我们谈着一天的事情,但是,每到周末,一堆回家作业,让他特别头疼,经常是先玩,实在没办法了,才去做作业,周日晚上做到挺晚,周一早上还在做作业。爸爸看着他这种状态,忍不住要催,但是越是催他,他就越不想干,态度还不好。我也与爸爸沟通,希望他能够多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少出现或尽量不出现负面的词。我对待大的先允许他玩,在玩的时间比较长了,提醒他可以开始做作业了。不指责,不抱怨,不过多参与,不追问是否总完成作业,把这个责任留给他自己。早上起来陪他聊会儿,晚上给他做个夜宵。其实孩子心里他也明白要干什么,只是有点烦,情绪不佳,不想做,因为太多了。有时候遇到抄写的作业,我告诉他:如果你抄着觉得太累了,妈妈帮你抄一些。这个时候,他会拿书本,做砸我的动作。
当孩子弄清了自己的责任之后,适当的陪伴与帮助,事情就变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