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不想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从此以后害怕文言文。我就想尝试、套用一下张宏老师教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读,通过读而达到有所悟,让朗朗的读书声也充满文言文的课堂。
上课伊始,我直接出示了课题,然后就指导学生反复地读文章。
读的第一层次,我给学生提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把“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差"读错了,也有的学生错把“拟"读成“似”,他们读错了,马上有学生举手帮助他们纠正,我让学生把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音记在书上后,再让他们完整、准确地读了一遍文章。
读的第二层次,我给学生提的要求是读准节奏。学生容易把“即公大兄无奕女”的节奏划分错,将“无奕女"划在一起,让他们讨论之后,学生也达成了共识,准确地划分了本句的节奏。
读的第三层次,我给学生提的要求是读出层次。也有可能是学生预习到位,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说出了文章的层次。但是让学生读的过程中,他们却心太急,始终把握不好停顿时间,因而并没有把文章的三个层次读出来。
读的第四层次,我给他们提的要求是读懂故事,其实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把文章翻译一下。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再强调一些重点文言知识,比如“儿女"这个古今异义词,“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这个省略句,“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个倒装句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读的第五层次,我给他们提的要求是读懂人物。让学生在前边读的基础上,能够对文中所涉及的人物谢太傅及谢道韫,做一个分析与评价。
读的第六层次,我给他们提的要求是简单赏析。文章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有两个比喻,兄子胡儿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欣赏哪个?你又欣赏哪个?说说理由。
田艺文同学说:“我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盐给人一种厚重感,风吹不起来,而柳絮如雪一般,轻飘飘的,意境很美;另外,柳絮是春天的象征,能够让我们看到春天的影子,感受到春天的朝气蓬勃。"
张丹蓉同学说:“柳絮经风一吹,是自然的飘落,感觉纷纷扬扬的,跟雪花飘落很相似;而盐是颗粒状的,从天空撒下来,被风一吹,很快就落下了,并不具有飘飘然的感觉,所以我也欣赏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同的要求提出来后,学生反复地读,一节课下来,学生读文章不下十遍,对文章内容地理解,基本上没有多大障碍,但是,因为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次数多,推进比较慢,短短的这篇课文,用了一节半课时间才上完。
总之,上课过程中,虽有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投入地诵读、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还是让这节课弥漫了浓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