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忽然醒来,无眠!感觉迷茫已经好长时间了,无法完成自我的救赎,一直便处在这个阶段。与自己纠缠。
在那么积极写东西的那几年,内心饱满激烈,目标明确激进,生活处于一种热烈的状态,虽然没有几个人喝彩,可是依然热情不减!很是怀念那种状态。
就如暴雨过后,世界似乎有些寂寂然,我也成了一潭死水般的。晚上看安妮宝贝的新书,说:我也已写尽青春的混乱和迷茫。似有同感!
也许就是这样,没什么可写,对于自己的状态有无限的恐慌,物质的些微充裕激发起个性里的任性与不妥协,似乎多少有些有恃无恐,一意孤行更甚一筹,被隔离与自我隔离毫不在意,反正死不了。原来所有的妥协只是对于物质的不坚信,对于陷入经济困境的恐慌,危险一旦消除,便我行我素,企图与这个世界绝缘。
不在乎所谓的升职,不在乎社交。有些危险而不去纠正,一切顺其自然。只是对于喜爱的书籍渐渐少了平静下来阅读的习惯,让人伤心!
因为写不出东西,热情就那样倏然而逝,又不想觉得不坚持,半途而废,于是开始在空虚无聊的时候改以前的稿子,准备投稿看看。
这才发现,以前的文字大多平铺直叙,小说吧,没有什么情节,随笔吧似乎跟杂志上的总有些奇怪的不搭调。总之,文章大多看起来像“四不像”,不大适应刊物。这一发现让人内心颓然,燃起的希望又被冷冷的浇了个通透。
无怪乎以前网友忠实的评论,现在看来十分的妥帖,只可惜当时听惯好话,比较气盛,眼光显然偏离了实际。果然一件事情,隔段时间看,是不一样的体验!
最近带孩子,心里总有一种平静的幸福。带着她到小公园,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感受夏日的宁静,内心平和饱满。如此充沛的幸福似从未体验过般,以前只是急急忙忙的奔生活,忙忙碌碌,以致焦头烂额逼自己到绝境,竟然忘记本初为了什么。分明一直的很努力,却总觉得做人很是心虚,总觉得哪里不对似的,却总是找不到真切的原因。
现在,终于明白,那是一种焦虑,对生活,对未知。一路快马加鞭对自己过多苛责,无法体味幸福与温暖,负面情绪过多,缺少对幸福美好的体验,长此以往,内心焦虑疯狂增长,加大了对自己的不自信与谴责,让自己更加焦虑。看清了事情,决定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如果还是没有希望,也绝不能丢掉手头的幸福。每次与我的宝宝在外坐一天,掏空自己,绝不考虑上班的事情,体味来自血脉里的温情与温暖,彼此满足,这样很好。四十多岁,该学会如何处理困惑,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该学会如何原谅自己,该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这很重要。
早上看到一个短篇,十年后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感觉自己在上班之中摇摆不定的决心又大大的震动一番,就怕自己坚持不住,逃之夭夭提早去享受青山绿水的朴素自由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