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语言暴力有多可怕?这个视频参访了沈阳看守所六个少年罪犯,并且记录下了童年时令他们伤害最深的语言。令人深省的是,最后这些暴力语言都成了少年们犯罪的武器。
最后那个弱小的男孩子真诚又无辜的眼神,令人心疼。
人类是地球中唯一会使用语言的生物。有了语言,人类可以更好地交流。语言有时候可以是情侣间的浓情蜜语,可以是朋友间的秉烛夜谈,也可以是工作场上的意见交流。人类成了主宰语言的王者,每个人都可以说出想说的话,却没想到,有时候语言也是一种暴力甚至是精神虐待。它很容易就在人们的心理烙下那么一个深深的印痕。
▼▼▼
“猪脑子”“丢人”“怎么不去死”
有时候,语言很容易成为人们发泄情绪的工具。特别是在父母这里,可能今天孩子考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碰巧今天心情不好,这件事情就成了你发泄的出口。于是我们经常在街头巷尾听到家长用手指着孩子的脑门,随口就来一句:“猪脑子”。记得小学语文班主任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蠢猪,自从我长眼睛没见过你这么蠢的。”
毕淑敏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孩子在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他们缺乏自己的分辨能力,如果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他们会以为这些暴力语言就是世界里正常的模式。在很多家庭里,这种暴力语言就是这么代代相传的。
也许你会说:“谁从小到大没受过几次语言暴力啊。怎么就没见每个人都去犯罪。”
视频里出现的,只是一些极端现象。而事实情况是:长期在家里遭受贬低性语言的孩子。一是很自卑。在心理学上,自卑相当于一种自我攻击,那人为什么要攻击自己?因为人的潜意识里想攻击的是亲人,这在我们的文化里大逆不道,所以转而攻击自己。二是情感表达障碍。不能自如、自然地向别人表达爱意、赞美、愤怒等等。三是人际关系敏感,很难轻易信任他人。因为来自家庭的语言暴力让这些人很小就树立了对亲密关系的失望。
语言暴力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可能要比一般温暖家庭的人多两个人生功课,一是努力去消除这种暴力对自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警醒自己,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养育者。
▼
“死胖子”
既然说话是人的一项自由,语言暴力几乎无处不在。可能有这么一些人,因为小时候身体发育比较早,比普通的小孩子长得壮实。于是就有一群人看到他们张口就是“死胖子”。还有一些人,因为成绩比较不好,就被同学戏称为蠢猪。
更甚者是在网络上,不知不觉兴起了一种毒舌体:
“别减肥了,你丑不仅仅是因为胖。”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对近几年语言流行文化影响最大的关键词,那么非“毒舌”莫属了。不过一开始,毒舌的人物设定应该是讨喜的,本质善良却口无遮拦,喜欢拿他人说笑却又性格讨喜,让人想气气不起来,偏偏又觉得很好笑。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毒舌”跟羞辱和谩骂划上了等号。
“反鸡汤”的文章广受欢迎,打上“毒舌”标签的脱口秀节目期期火爆,各类选秀中的评委热衷于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有毒舌就能火,有毒舌就能引发网络上的阵地战,有毒舌就有了炒作的资本。
经常看到选修节目视频底下都是这样评论:
▼
“别唱了,滚吧!”
“就这水平还敢出来唱歌。”
无锡某女大学生与男朋友吃明火烧烤,因服务员违规加入酒精,熊熊大火将女学生包围,最终救治无效死亡,现场视频惨不忍睹。
点开评论:
▼
“活该!大学生不好好读书
跑去谈恋爱还吃烧烤,烧死你都是轻的!”
“哈哈哈哈哈哈活该让你吃好吃的。”
“大一就谈恋爱,果然是小烧货。”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仅仅因二十多年前所做的一颗烤瓷牙变色,被该患者尾随家中砍了三十一刀,输血高达一万毫升,却仍救治无效身亡。
点开评论:
▼
“死了最好,国家少养条狗。”
“一万毫升血普通百姓进医院要多少钱?”
这些评论怎么都觉得令人胆寒。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作为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是恐惧和难过么?
面对这样无所不在的语言暴力,我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不知不觉就成了舌下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