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小说需要包装宣传,不然只能藏之于深山,磨灭在时间的长河里。
小说精美的封面和卖力的宣传,不可或缺,但没有好的开头,可能丧失九成的读者。
荣获“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赞誉的《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开头是这么写的:“许多年后,当奥雷连诺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经典的开头,引来了不少初写者模仿,出现了一堆类似的句子,如“××年后,某某某某如何如何时,他会想起××年前,这样那样一段往事”。
然而,邯郸学步行不通,东施效颦,只会贻笑大方。
如果只停留在对《百年孤独》开头句式的表层模仿,那就只看到水面之上的冰山。
忽略水面之下的冰山,轻则脱皮换骨,重则船毁人亡。
这个开头之所以出色,两个原因,一个是表层的,一个是内里的。
引导读者不断进行时空跳转,一小段话把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前后数十年的生命轮廓描绘出来,这是表层的好。
事实上,内里的好更具魅力。
小说开场就标志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面对行刑枪队和找冰块。
找冰块和面对行刑枪队,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有内在的关联。
面对从未见过、冒着白烟的冰块,哥哥退缩了,但布恩迪亚上校却勇敢地伸出手,迎向前去,“好烫啊”他惊异地叫着。
一件童年往事,成功描绘出布恩迪亚上校的性格,勇敢坚毅,无惧任何凶险与权威;正是这样的性格,引领着布恩迪亚上校走上后来的革命之路。
触摸冰块是布恩迪亚上校的性格,面对行刑枪队则是他的命运,一个极小,一个极大,极小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引发了极大。
开头一小段文字,已经为性格决定命运做了最简单,却最传神的诠释。
性格决定命运,这条颇受争议的观点,恰恰是小说创作里的万有引力定律。
现实中的事件往往都是偶然发生,然而我们信奉因果关系,期待它能发挥作用,小说成了它归宿。
人类永远痴迷于故事,害怕脱离掌控和未知的东西。
如果有脱离掌控和未知的东西,就附上因果律,写进小说,讲成故事。
什么是好的开头?
最基本的要求是: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