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已是除夕。
小城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从除夕的白天开始,鞭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甚是热闹。
从小到大,年都是充满仪式感的,尤其是在除夕这天。但随着很多风俗的简化,不知道再过个十几年,这一切会不会再也无处可寻。趁着这个热闹的日子,心想不如记录下来,以作纪念。
在客家的传统习俗里,有三件事情是除夕必做的,应该也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就是祭祖、年夜饭和守岁。只是讲到细节,大概各有各的不同。
#祭祖#
祭祖是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今年应该很多人看过了《寻梦环游记》?我觉得这部影片有一个挺重要的意义在于,告诉了我们,只要永远不忘记,我们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便永远不会真的死去。祭祖,便是一个提醒后辈不忘先人的时机。
我们除夕祭祖的时间,一般都在中午时分。必须有的祭品是整只的蒸好的大公鸡,蒸好的碗状鸡血,整块的五花肉。另外,还要有苹果和酒。其他所需,便比较随意,可以自行安排。
这个传统的活动,其实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点上香烛和香条,家里人依照辈分,轮流向先人朝拜,邀请先人归来团圆,并祈求先人庇佑。礼毕,斟满三杯薄酒,洒落案前,虔诚鞠躬。今年,儿子也加入了祭祖的行列。看着小小的他,一脸认真,手举三根香,三鞠躬后邀请太公太婆回家吃饭,百感交集。传承,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年夜饭#
虽然生在吃穿不愁的年代,年夜饭的重要性依旧不减半分。为了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长辈们往往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各种食材,除夕当天更是从早忙到晚,筹备饭桌上的美食。说起来,吃火锅是最方便的事情,但我们更希望把年夜饭的仪式感保留下来,让除夕夜成为最热闹的时刻。热闹不仅在于吃,还在于准备。大家七手八脚的互相帮忙,商量吃什么,怎么吃,不亦乐乎。
在广东的年夜饭里,有两道菜绝对不可以少。一为鸡,象征展翅高飞;一为鱼,还不能吃光,象征年年有余。饭局中,觥筹交错,互相祝福,热闹非凡。
在年夜饭之前,家里的老老小小,都要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穿好新衣新鞋,等我吃饭时候接收长辈们的压岁钱。年夜饭的开饭时间都比较早,5点左右开席。这样,等到吃喝完毕,便可以出门放烟花,逛夜市,互贺吉祥了。这几年除夕夜里的活动渐少,大家更多是在家里看联欢晚会,可我倒是挺怀念小时候可以外出玩乐的日子。
#守岁#
守岁的“守”,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
所以在除夕晚,大人们都会一直等到12点之后,才开始就寝。不禁鞭炮的地方,会在12点钟声敲响的时候,点燃一串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家里的客厅,必须有一盏不灭的灯,从初一到十五,每晚都要亮着,直到出年。
这些习俗都有其之所以存在的各种传说,这里也不一一呈现。我更想说的是,年之所以成了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仪式感。如果我们做得到,不妨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每个人的胸怀里,藏下独一无二的年。
祝大家除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