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说过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和本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许多人能够跳出痛苦的深渊;甚至能够渡过无聊的沼泽;却唯独做不到去执,尤其是在重大的转折点上,更放不下已经形成的认知和习惯。在紧要关头,人们往往把辽阔圈起来,深陷在已知的狭窄小径上。
为什么我们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无所适从,找不到切入点?而为什么又有些人在遇到同样的复杂问题时,却能够直奔主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向?
有一个笑话讲到:有人看到一个醉汉在黑夜里的路灯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便过去询问。醉汉说:他的钥匙丢了,他正在寻找他的钥匙。路人说:那为什么你总在路灯底下找呢?醉汉说:因为只有在路灯底下才看得见啊。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反映了一个道理,我们在面临复杂问题时,思维方式也经常同这个醉汉差不多,我们常常只愿意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和领域寻找答案,既不希望借助于外力,也不希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们的判断严重受制于自己的认知与视野,即使这个答案并不在我们所能见的范围内,也会一边又一边不断地寻找。这种思维的惯性,严重影响我们决策的质量,也让我们往往忽略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呢?
因为我们的认知系统,都是建立在钟表宇宙里的。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有标准答案的、因果分明的教育。然而现实却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测,难以计算。
我们所在的世界,看起来是一个“一切不可改变的”钟表宇宙,其实是一个“一切不可预测”的混沌宇宙。
“宇宙钟表论”认为,世界具有确定性、且可被数学方程式精确计算。只要知道某个物理世界的初始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后面发生的一切。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宇宙中不存在不确定性,一切皆可预知。
事实是,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天气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混沌运动。混沌现象的一个著名表述就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可能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
混沌系统经常是自反馈系统,出来的东西会回去经过变换再出来,循环往复,没完没了,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差别都会按指数放大,因此导致系统内在地不可长期预测。
这就是,为什么索罗斯用一个对冲基金,就可以让亚洲整个经济的环境产生巨大的震荡?
他说,“因为认识机会和机会本身之间有一个差距,如果你理解这个差距,那就是你的机会。”
我一开始不完全理解这句话,但当我不断反观自己和所有外界的变化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才是认识自我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不能理解环境本身带来的价值,就没有机会找到价值增长的机会。就无法成长。
面对手中的资源和脚下的道路,我们不是在解决一个想象中的问题,而是在回应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
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其实就有两类:一是有边界的问题,二是没有边界的问题。
我们用象棋和德州扑克游戏来打个比方:象棋的棋法变化很多,算是一项简单的复杂的游戏,但它依旧是有边界的。发明博弈论的大科学家冯·诺伊曼认为:“象棋不是博弈,而是一种定义明确的计算形式。你可能无法计算出确切答案,但从理论上来说,一定会有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任何局势下都存在一套正确的下法。”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实一直锻炼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
至于没有边界的问题,德州扑克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复杂的简单游戏。它属于包含很多隐藏信息的“不完美信息”游戏,是非对称的信息博弈。玩家不知道对手手中有什么牌,也不知道5张公共牌会组合出什么结果,更不知道对手会怎么猜自己手上的牌。
现实世界其实是德州扑克高手“统治”的世界,而不是被象棋高手“统治”,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并没有边界。
比较而言,德州扑克的游戏规则更接近我们的人生决策模型。反之,现实中的象棋高手很像我们身边的这样一类人,我们勤勉、聪慧、懂得很多道理,看起来什么都不比别人差,但就是混得不好。这类人很会解答有边界问题,但是对没有边界的问题却束手无策。
这既是我们的痛苦之源,也是那些厉害的人的秘密。
【点亮未来,安身立命的法宝(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