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内容详情页的东西,今天开始讨论一下列表页的问题。
在这里,我需要普及一下我自己的一个产品观。其实我觉得产品经理在三到五年的时候,可能处于我这个阶段的时候,你把产品当做系统来看的话,各个产品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服务的用户不同,产品模型的属性不同。举个例子来说:电商网站和视频网站,(包含电商APP和视频APP),共有的东西,首页,属于多信息展示。针对不同商品的信息分类,电商网站会有自己的列表页。而视频网站,针对不同的视频内容,会有自己的列表页。准确的来说,平台型产品,或者一个产品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他的前端页面展示上,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更愿意称之为是流量分配体系。再换个例子,直播软件,或者是社交软件,可能是基于LBS或者偏好属性做出的流 量分配,主播推荐,用户推荐。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流量分配。这些共有的东西,在平台上都是通用的。所以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从流量分配的角度去考虑。
这里插入一句,我刚才说这个话,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经理都能做某个行业。而是指在这个阶段,其实行业对于产品经理的束缚是比较小的,某个3到5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适应任何产品的任何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当前产品的用户群体,用户体验是否敏感,进而对于当前用户的需求把握是否准确,这个可能和一直处于某个行业内深耕的产品经理是不同的。这个我觉得产品经理如果初期的方式方法掌握扎实,也还是很容易搞定的。不过,如果在往高了讲,行业LOL,这个确实是需要多年经验和浸淫的。没有任何功底和捷径可行。
再回来讲,流量分配的问题。先讲一些流量分配的产品,这个的今天跟人讨论到了,深入思考了一下。拿快手来说,快手初期火的莫名其妙,其实大家也不知道推送哪些内容用户会喜欢。所以,这就产生了分类,比如从表演内容上,把内容分为歌曲,舞蹈,音乐,男神,女神,脱口秀。从形式上,分为综艺、娱乐等等。其实这些是流量初期规范的一种方法,当我们不知道用户最喜欢的是哪一款的时候,可能会根据分类加推荐的方式去分配流量。后面,当平台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种流量算法。比如说直播软件(这里不好明确说明,不过大家都是大同小异),某个直播间,大家这个时候聊天的人比较多,送礼的人比较多。说明喜欢他的人可能性上比较多。那么我们就会把她推到最前面。当然,这个是即时流量分配的策略。非即时的产品,比如说,电商,或者短视频快手,简单的思路就是电商购买成交量比较多,那么大众喜欢度就比较高了。那么她就应该在前面。某个视频大家观看比较多,而且观看后都评论,流量就应该给他。
当然,这个只是在讨论产品模型下,流量分配产生的原则问题,具体到细节上,因为流量分配其实还是难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必然要加上个性化推荐。
这个拿淘宝来举例吧,淘宝的大数据算法,很是强大。现在基本实现了个性化推荐页。前端外加一些活动入口,这些入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每天用户的流量。为啥聚划算入口这么值钱,毕竟还是流量入口呀。
从整个淘宝的首页来看,典型的运营推广+流量入口+全平台分类。左侧的分类给整个用户对于整个平台的信息引导;如果你去购物,知道自己需要买什么,那么可以简单的从分类、从搜索去找自己想要的。而9.9、聚划算、淘抢购、阿里药房这是阿里给自己旗下的内容的高端入口;其中,9.9、聚划算和淘抢购存在已久,毕竟是阿里内部的老牌劲旅。阿里药房也是我最近才发现,好久没上淘宝了,看来阿里健康卖药之心不死,还是要搞医药。而且我点击了一下,发现跳转的是阿里的天猫旗舰店。这个就给力了。很强的入口。
下面的活动广告位,这是典型的流量销售的手法。当然了,因为这么多年的操作,大家根据行业的规范和行业数据,很容易知道哪个商品在哪些阶段会火,在那个阶段上什么活动。这个也是流量不断演化的一个过程吧。
总结来说,在一个产品设计中,设计列表页和首页的时候,参考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用户找什么。二:我们给用户看什么。结合流量分配的原则,外加消费的二八原则。可能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其他更深入的方面,对于今日头条、阿里妈妈等广告系统的研究,我还不够深入。最近正在研究,以后专门分析一下广告系统还有什么CDN系统,这个后面再聊。
针对列表页,还有一些细节,就是根据产品模型的不同,展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图书网站,展示的是图书信息。电商,展示的是商品。(当然,图书也是一种商品)。直播平台,更多的展示的是人,或者还有LBS信息。差不多这些,这个我认为就是产品经理和UI互相沟通,互相促进的过程了。涉及到工作模式和人的问题了。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今天大概就讨论这些吧。
蜗牛道长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