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说到关于接电话的话题。
他说那时候和女朋友随便聊都是一两个小时,现在只要有熟人给我打电话就害怕,接起来有事还好,没事的话都不知道该找什么话题。
电影里男主角当然不是这种情况,他不接母亲电话的原因是因为想逃避。
而我想起这件接电话的事情,是以为电影想发展的剧情就是这样的,所以在聊这集时,想说说接电话这件事。
我承认,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对接电话也产生了恐惧感,所以近几年好像打电话的费用减少了,流量费却蹭蹭地往上涨。
很少接到电话,推销广告的和诈骗的都打的更积极;也很少打出,不是不敢打,而是每天的生活中根本就记不得可以打电话聊天这个项目。
我讨厌接电话主要是现在聊的东西和过去并不一样了。除了工作电话,无论亲人朋友,话题都离不开女朋友、工作、工资,有时候的确挺难回答的,想找一个可以瞎扯的话题,却好像不像当年那么有激情,最后一句是呀对呀,草草结尾,然后又是沉默。
当然更怕的是家人在和亲戚聊着聊着的时候,突然说:他在呀,就在我边上,要跟他聊两句吗?每当这个时候都得在心里默念一万次不需要不需要…
有时候在看到来了电话,拿手里思考了半天,然后放下假装没听到,等过了十分钟再用微信或者短信回复一句:哎呀,刚才在忙,给我打电话有事吗?
回复了还好,如果对方又接着打电话过来,简直奔溃的心都有。
我也经常不接我妈的电话,有时候故意置之不理,有时候直接挂掉。可能年纪大的一辈人会更习惯于电话的沟通,而我却每次都觉得既然有微信那么方便的,还得打电话浪费电话费做什么呢?
所以我也分不清是科技太进步了,还是我们观念其实在倒退了。
一位朋友跟我说,面对面的聊天,和用社交工具聊天是有区别的,社交工具上交谈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大脑思考过的,所以表现出是不一样的性格和形象。
虚拟的社交非常完美地隐藏了一个人的缺点和瑕疵,每个人都表现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里一些老同学新朋友,好像奢侈华丽的生活状态,文艺的不得了的段子文章,会觉得他们的日子过得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温文尔雅。
我们不能去亲眼看见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展现出来的的确是非常完美的一面。
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中都扮演着不一样的自己,在通过段子微信聊天的时候,也尽量是最好性格的自己。
相比起来,电话就是摧毁自我形象的杀伤力武器了。
社交恐惧症是有多么可怕,这又回到了第一集中我提到的话题。
当然《黑镜》的第二集并不是讲接电话,也和社交恐惧症没有太大关系。
相比较而言,第二集的故事就不太像《黑镜》的风格了,因为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电影都看得到,所以并没有给我非常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故事里所涉及的关于人内心的恐惧,其实非常通俗易懂,最让人恐惧的事物往往是人内心自己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