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一次去非洲国家 - "加蓬", 这个国家因为森林覆盖率高达85%, 被称为"绿金之国"和"赤道线上的国家" 。首都利伯维尔, 法语意为"自由之城", 是欧洲废除奴隶制之后释放并安置奴隶的地, 城市也因此得名。
去加蓬需要转机的城市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 - 亚的斯亚贝巴。那时从中国去非洲淘金的人还不算太多, 上厕所是不用排队的。但在2019年的现在, "当我还在排队等着登上小便池的时候, 有人已经在大便池里先尿了。"
建国后, 中国人来非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 70年代的"援建时代", 这一阶段的"入非"主要是为了恢复中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1971年), 中国政府对非洲很多兄弟国家进行了大量个援建。勒紧裤腰带的中国人想的很长远, 政治账远大于经济账。
第二个阶段是,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来之后, 少量个体户来到了非洲, 从贩卖针头线脑开始扎下了根儿。 从年龄上来说, 这个阶段的开拓者现在大约在60岁以上, 构成中国入非的第一代淘金者主力。
第三个阶段是在进入21世纪前后, 成规模的私有资本逐渐进入非洲, 他们比白手起家的老前辈显然更具优势, 尤其在资源开发方面占有了一席之地, 不再单纯是西方人的游戏了。这些资本的拥有者现在大约在50岁上下, 甚至更年轻。
第四个阶段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大量个国有资本进入非洲国家抄底资源, 同时也对非洲进行着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这些少壮派的央企/国企的领导们, 带着为国争光的一腔热血, 不但带来了资本还带来了成建制的人马及重型设备, 他们在资本运作及企业管理上显然又比私有资本更有优势, 在于西方资本竞争资源的时候更加强大。这批正规军领袖们的年龄大约也在50岁上下, 他们依然是一个精力充沛, 战斗力十足的年龄, 比前辈来得晚, 却对游戏规则熟悉的更快, 步伐迈的更大。
当然, 上述这四个阶段也与国内国际形势的演变息息相关, 我们在下一章将会就这个话题继续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