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猪八戒”名字的由来!

他本来叫“朱大智”,但是认识他的人都叫他“猪八戒”,久而久之,人们倒把他的真名给忘了。明明人家有名有姓的,人们为什么叫他“猪八戒”呢?不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七十年代,高中只读二年,就参加高考。朱大智读书早,一路还算顺利,所以读到高三,还只有十六岁。在平日的模拟考试里,朱大智不是全校第一,就是全校第二。老师同学、亲朋戚友,都对他寄予厚望,没想到考试成绩出来后,跌破人们的眼睛,连专科线也没上。

第一次参加高考,紧张、出现失误很正常,老师、父母、亲朋戚友、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是一次失误,不要紧的,可以下次再来。

于是乎他把高考的失利忘在脑后,又重新拿起书本,走进教室,开启了艰苦而又压力山大的复读生涯。

在复读的这一年里,他勤奋苦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自己都觉得这次高考应该稳操胜券。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来年的高考中,他又一次折戟而归。

成绩出来后,老师不相信,专门去查了,但是试卷没看错,分也没统错,确确实实只考了那么多分,还是连专科线也没上。

他这个人虽然身材不高,但是内心还是特别强大。高考失利了,别人没来安慰他,他反过来去安慰爸爸妈妈、老师、亲朋戚友,“小意思,明年我又是一条好汉。”

看他这么乐观、自信,尽管家里穷得叮铛响,他爸爸妈妈还是东挪西借,送他去读复读。他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每次考试也还是名列前茅,老师同学、亲朋戚友都认为这次考试定能金榜题名。可事实再一次跌破所有人的眼睛,他还是名落孙山。

连考三次,都颗粒无收。但这并没影响他的士气,在所有人质疑的目光中,又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复读,左等右等,终于等来了“好结果”,再一次名落孙山。

面对第四次的失利,再怎么支持的爸爸妈妈也有了一些怨言,这也怪不得他们,七十年代,在农村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你读书,何况他已读了四个高三了。再说他家里还有二个弟弟、一个妹妹也在读书,一开学4个人的学费就像一座大山,压在父母的肩上,想到这些,他想放弃了。

九月份开学了,虽然有几分不舍,但为了减轻爸妈的负担,他就直接去建筑工地打工了。没想到九月二号下午,班主任顶着炎炎烈日来了,苦口婆心劝他还去复读一年。这么多年读下来,真的不读了,他自己也有些不甘心,又重新拿起课本,走进了教室。不知是压力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还是榜上无名。

第5次的失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命运和我开玩笑,我一定和它斗争到底,他二话不说又一次拿起书本走进了课堂,虽然,他屡败屡战,但是还是屡战屡败,接连又去读了第六次,第七次。

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由于几个孩子读书,更是雪上加霜,读到第八次时,父母实在拿不出一分钱了,眼看着读书无望,好心的老师们心疼他,相信他是个人才,主动捐了钱,够他一年的学费、生活费。

在老师们的资助下,他心无旁骛,一心读书,在这年的高考中,他终于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了。毕业后,就分到我们桃江县最好的高中,既当班主任,又当语文老师,工作上他刻苦钻研,成为我们县首屈一指的语文老师。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苦苦拼搏了八年。同学老师、亲朋戚友都被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韧性深深打动,做升学酒的那天,老师同学、亲朋戚友都来了,有个同学借着酒劲对他开玩笑地说:“抗日战争打了八年,高考你也考了八次,你也姓朱,我们叫你‘猪八戒(届)’好了。”他连连说:“好好好,只要你们高兴!”

从此以后,人们见到他再也不叫他的真名,而是叫他“猪八戒”了。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信不信由你!

「把真实生活讲成故事:简书真实故事征集计划第一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要点: $ ps aux查看系统所有进程 $ ps aux | grep <name> 使用grep过滤输出 $ ...
    hjiangwen阅读 7,657评论 0 1
  • 我给莫言发微信:Hello,12月10号我去领诺贝尔文学奖。到时你有空和我同去吗?那地方你门儿清。 他回:sorr...
    c小尘阅读 2,732评论 0 7
  • 孩子的表现如同一棵树的枝干叶子,是我们的肉眼可以看见的,但背后的根源动机却长在树根上,需要我们睁开“心灵之眼”去感...
    团的花园阅读 2,7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