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
“教学合一”之一
“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要合一,现在我们叫做教学合一。
自陶行知先生提出这个理念,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至此仍旧是历久弥新。教学合一,到现在为止仍是我们追求并向往的。
在我们现实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教与学的脱节,有的课堂上教师在不停的讲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听课的学生有的却神游天际、梦会周公。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何其差,这与我们一直倡导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背道而驰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眼中没有学生,教师眼中只有自己的教,关注自己的备课,关注自己的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情,这时的教师只想到自己的备课,他的课堂仅仅是在纸上,在于为了完成自己上课和教学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教案”或者“讲教案”,这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如果教师眼中没有了学生,没有了学情,则他的眼前将是一片黑暗,他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听不到学生真正的思维声音,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生成,这样的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与无效的。
不可否认,“教教案”这一过程是每个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但这个成长期的长短则在于自己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和自主的学习。积极上进的年轻老师,或许几年,更甚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踏过这一阶段,从而迈入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既能做到课堂教学忠于教案,又能看到学生的上课反应。从而课堂鲜活了,并且有生成。这时教师逐渐走入了成长期的阶段。更高一级的阶段是教育大师的阶段,即我们所见的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而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生命的升华,教育的华丽蜕变。
入职五年以上的教师,大约处在教育的成长期,即胸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的阶段。相信这个时期的教育一定是自己备课或者说备课是自己的,自己备课指的是每拿到一节新课都会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进行设计,以学定教,任何备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备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正如教育规律一样。通过自己备课之后,胸中有沟壑,自然能够做到以学定教,如果这堂课又经历了公开课,观摩课等打磨之后,那么这节课就成为自己的,其中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再来上这节课的时候,自然能够驾轻就熟,有时甚至能够生成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东西,课堂的精彩也就纷至沓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最后教一定是边教边学,学无止境的。通过教学,自己又有所得,又能成长,进而再更好地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