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星期四,今天接到启明里社区的邀请,因为团队的阳老师外出培训,替阳老师在母亲课堂授课,面对的都是阳老师的铁杆粉丝,上了这么多社区的家长学校,今天的家长朋友真的是来学习的,首先带着笔和纸,态度很认真,我和家长朋友们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流,我的主题是生命安全教育,首先通过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展开,通过自然生命(现状、锻炼、饮食、作息等)、社会生命(安全知识防范、消防、网络、毒品等)、精神生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目前的社会现状和学校情况、孩子情况、大量的案例,告知父母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讲座结束后,几个家长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个高三孩子的妈妈,说出了她的困惑,孩子现在在上高三,学习成绩不错,妈妈感觉孩子压力很大,自己不知道怎么安慰孩子,说多了怕给孩子压力太大,不说又怕孩子有惰性,放松自己。我给家长的建议:1、当局者迷,有一种效应叫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个LV就发现满大街都是LV。孩子到底有多少压力我不知道,但妈妈的压力不言而喻,已经很大很大了,自己满脑子都是压力,结果把孩子所有的表现都在往压力上靠,觉得孩子压力特别大。先把自己的压力减下来,我想孩子的压力可能会小很多。2、妈妈的最大任务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孩子回到家舒适、放松、温暖,孩子不管在哪,第一个想回这个家。妈妈基本上成功了。3、情绪和压力是会传导的,你的不良情绪和压力会传给孩子的。世界其实挺美好的,看人把内心投射在哪里,而要投射前,先让自己的内心美好起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第二个家长也是妈妈,孩子上初三了,在来听课之前和孩子大吵了一架,近期因为种种事情,各种吵架,妈妈极度痛苦。我给孩子妈妈说:sorry,孩子到了初三,我也没办法,孩子到现在能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到这种地步,肯定是从小到现在孩子的教育出问题了,原因还在家长身上,先不要说孩子。妈妈说:自己脾气大,火气大,从小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孩子初三了,站起来比妈妈还高,身体力气已经超过了妈妈,你还能比他还厉害吗?就这样了,妈妈还在强势,总觉得自己非常辛苦,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听她的,目前,就因为学校要德育检查要求孩子理发,孩子坚决不理和妈妈已经闹翻了。我给孩子的妈妈给了如下建议:1、从今天开始必须尊重孩子,不管什么事先心平气和的沟通。2、比如:头发,孩子不愿意理发,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对外表非常重视,先和老师沟通,孩子还是听老师的,然后再和孩子沟通,理发不代表就是理短,理难看,我们能不能里的更帅一些,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3、首先要明确千万不要和孩子斗气,做父母的永远都是失败者,与其这样妈妈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安静的陪伴和温馨环境的打造可能效果会更好,我建议妈妈试试,几天不说孩子看看效果。4、孩子也是人,只要做父母的尊重孩子,多用商量的口气,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可能亲子关系会逐渐转变。
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 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人,其实自己脾气也不太好?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
相反,当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时,我们也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来欣赏与接纳周围的人,也正如英国文学家萨克雷先生所言: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只有当我们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才能笑着面对我们。包容自己和孩子的缺点、肯定自己和孩子的优点,以一种欣赏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一切,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