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主一人独大的时代如春秋战国,包括后来的封建王朝,劝谏君主都是一门艺术。君主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稍有不慎、劝谏不适当,不但君主不会接受意见,还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又有人把直言劝谏叫做“捋虎须”。
自古以来,成功劝谏君主的大臣屈指可数,因劝谏而丧身的也为数不少。如何把握劝谏的艺术,是历朝历代臣子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大雅·民劳》这首诗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委婉指出君主的缺点,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虽然没有被君主接受,但也没有惹火烧身,因而作为经典流传至今。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作者召穆公是怎样劝谏周厉王的?
留足面子,避免矛头直指。全诗五段,每一段都以“民”开头并作为主语,如“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说的是君主的问题,一字不直指君主,但句句使君主感到自己的过错。这才是高明的劝谏。君主不接受很难,想发火没有借口,你说厉害不厉害?
情况感化,盼望君主清醒。处在召穆公的位置,劝谏周厉王,我相信大部分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后面的部分,写的都差不多,但绝对写不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样的开头。只有召穆公知道,周厉王之所以举动荒唐,在于生长深宫,不知民间疾苦。他希望用真实情况打动周厉王,希望他能够早点清醒。努力的结果如何?答案是失败了,看来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
划出底线,指出严重后果。正如桀纣对自己的自信:我生不有命在天?周厉王也是一个做事不顾后果的君主。怎么办?召穆公划出了底线,那就是五个“民亦劳止”。你看,民众的忍耐已经到极限,已经很劳苦、不可再劳苦了,再不收手就晚了!如果周厉王按照召穆公说的去做,历史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李白诗云:“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这首《大雅·民劳》把劝谏发挥到这种程度,周厉王竟然不悟,也算得上是君主里面的奇葩了。不管怎样,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这首诗,召穆公的忠诚和苦心,还有他的智慧没有白费。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