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巴菲特致合伙人信的中期报告中再次提到市场预测:我不是预言家,并不会预测市场整体走势或经济波动周期。
我们买入或卖出股票并非基于别人对股票市场的看法,而是基于我们对公司前景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股票市场的走势将会决定我们何时能证明投资决策时正确的,但是我们对公司前景分析的准确与否才决定了投资决策是否正确。换句话说,我关注的是什么将会发生,而非何时发生。
这里,巴菲特之所以重新探讨“市场预测”是有原因的。
在道琼斯指数从1966年2月份895点跌至5月份865点后,几个合伙人打电话给我,认为股票将会进一步下跌,建议我卖出持股,等未来走势更明确以后再买入。
这让我想到两个问题:
1、如果他们2月份就知道5月份指数会下跌到865点,为什么那时不让我知道这个秘密呢?
2、如果2月份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未来三个月会发生什么,那么5月份的时候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我的回答是:
1、未来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是不明确的的(如果你可以看清未来几个月或未来几个钟头的走势,请一定来电告诉我)。
2、还没人在道指上升了百点以后,打电话提醒我市场走势是多么不明确的。
我们不会因为某些占星家预言股价将继续走低(即使这些预言有时是正确的),就出售我们持有的定价合理的股票。相似的,我们也不会因为某些专家认为股价将继续走高就买入那些已被充分定价的股票。
哪个私人企业主会因为某些人关于股票市场的预测买入或是卖出自己的企业呢?
如果出现愚蠢的市场报价,你就应抓住机会好好利用它。
典型的投资人已经习惯于听信经济预测,可能开始过分信任这些预测的可靠性。果真如此,我建议他们去找一找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一年的《商业金融年鉴》过期刊物档案。不管选看哪一年,他会找到很多文章,里面有知名经济和金融权威人士对未来展望的看法。由于这份刊物的编辑似乎刻意平衡内容,让乐观和悲观的意见并陈,所以在过期刊物中找到相反的预测不足为奇。叫人稀奇的是这些专家看法分歧的程度。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论点强而有力、条理清晰、叫人折服,但后来证明是错的。
——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
人们总是到处寻找在华尔街获胜的秘诀,长久以来真正的秘诀就是一条:买进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的股票,在没有极好的理由时不要抛掉。或许还会有大的股灾,但是,既然我们没有掌握预测股灾的武器,那么,试图提前保护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代的40次股灾中,如果我每次卖出了股票,我每次都会后悔。即使发生了最大的灾难,股票的价格总会涨回来。
——彼得·林奇《选股战略》
研究表明:各年度基金所表现出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在1999年有10只样本基金都表现为正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其中5只显著;在2000年的22只样本基金中,表现为正向市场时机把握的基金达到18只,但只有1只显著;在2001年33只样本基金中,表现为正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基金只有1只,但却有22只基金表现为负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在2002年的50只样本基金中,表现为正向市场时机把握的基金有7只,且只有1只显著,另有9只基金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市场把握能力。总体情况比
2001年略好。另外,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各年度市场时机把握系数为正及正显著的基金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基金具有持续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华安基金《基金能够把握市场时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