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三的晚上,我看到了4月29日的一个活动,于是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担心不知道还能不能报上,还给组织方的公众号留言了。
嗯,让我做出参与选择的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成甲、《好好学习》、彭小刘、广州。是的,这是成甲老师的新书《好好学习》的签售分享会。会后的一些收获,给大家分享。
一辈子读不完的书
成甲老师说到一个数据,以我们每年读100本书的速度,读一辈子都都不完单单现在一年所新出版的书籍……
阅读的好处,人人都知道。就平常很喜欢阅读的伙伴来说,每天勤勤恳恳地阅读各种各样的经典著作、很棒的致用类书籍、豆瓣的高分书单等等,真的是然并卵……怎么破?
请记住:我们要掌握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
知识源源不断,我们是学不完的,但能力就不一样了。就像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里面的植物丰富程度可想而知,但所有的植物都是由土地生长出来的,它们通过一样的土地连接在一起,相生相息。而知识就像植物一样琳琅满目,那么它们的底层是什么呢?就是通用的底层规律。
成甲老师说的一个观点,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同的,都遵循着一样的逻辑规律。也就是说,任何知识其实都是可以相互联通的。我们要学就学底层的顶级规律,迁移到各个不同领域,从而引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不是还停留在凭着经验教训和感官感受的层面上判断问题。
如何判断是否要做一件事
那问题来了,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判断是否要去做一件事?
成甲老师给出了他个人的一套判断逻辑,主要看以下四个方面:
1、事情能否提升认知能力?
2、我喜不喜欢这件事?
3、事情会不会产生复利效应且边际成本足够低?
4、有没有正面的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黑天鹅事件,就是那些不可预料的事情,而一旦发生了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好事情。)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这你可以当作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方法,但却不是万能的,毕竟它是成甲老师用于做自己的判断时用的方法而已,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而我们参考老师的方法,目的不是据为己用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正确的姿势是要逐步探索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方法。
好的机会不一定要去做
这是我这次最有感触的一个点。它是源于查理芒格的观点。
好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但其实真的没必要都去做。关键的原因是,这样做的代价很可能就是你另外的更好的机会所带来的收获。
我的理解是,所谓好的机会,并不一定对于自己来说是最优的选择。就像找伴侣一样,往往那个最漂亮最帅的,并不是最适合的人。对啊,我们所追寻的是适合自己的,不管是人还是任何的选择。
如此说来,还是回到了自己身上。还是那句话,请好好了解自己,好好爱自己。这样才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才不会不知所措。
好吧。最最最高兴的,也最意外的是跟老师合影了。老师对着我展现的笑容,温暖了!笑容真的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我再次真切地体会到,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的区别。在现场,你会更加专注更加投入,而且老师的能量是如此直接地传递给你,虽然你很可能并不自知。
感谢主办方们,感谢老师,感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