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车轮上的面试与老师的点拔
来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浪漫而来,是为了生存下去,是为了那个日思夜想营养师的梦。我带着刚刚打印好的简历,奔波在去往不同公司的路途上。出租车成了我短暂的休息室和情报站。
第一位司机师傅是个热心肠,从后视镜里看我:“姑娘,是来这边工作的啊?”
“嗯嗯。”我点了点头,手里还拿着刚刚准备好的面试答疑。
“莫紧张,”他一口南京话带着些许暖意,“我们南京企业多得很,东家不打打西家!我一看你就是个聪明相,肯定没问题的!”
另外一位老师傅更健谈些。听说我在考营养师,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营养师好啊!现在的人今天吃零食明天喝奶茶的,身体都给吃坏了。我跟你说呀,你以后肯定非常抢手。我老婆就是这样,天天逼我吃粗粮,一开始我吃不习惯,现在你看我这精神头多好!”
他顿了顿,等红灯时回头看我一眼,语气突然变得深沉起来:
“小姑娘,找工作和找对象是一样的。不能着急,也莫要妄自菲薄。合适的,一个就可以了。”
我愣了一下,看着车窗外流转的街景。答道是啊,合适的,一个就可以了。 无论是工作,还是人。
第二章:秦淮河畔,一场与自己的“相亲”
周末,在拥挤的人群中,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传说中的秦淮河相亲角。那里没有秦淮八艳的风月,有的只是绳索上挂着的一张张A4纸,和写满了不同的人生未来和期许。
“男,86年,985硕士,年薪40万,觅温文尔雅女友。”
“女,97年,在编教师,温柔贤惠,寻有房男士。”
我像一个误入秘境的观察者,读着那些冷冰冰的文字,感觉既荒谬又真实。就在几个月前,我何尝不是在心里挂着一份无形的简历,上面写着“真诚、勇敢、愿付出”,期待着能被某人“录用”,得到一个“女友”的职位。
一阵微风吹过,纸张被吹得哗哗作响。我默默地看着那些为子女忧心忡忡的父母,看着那条承载了无数才子佳人传说的秦淮河,心里忽然感到一阵轻松。
我把那份无形的简历,从心里取了下来。
我不再需要被谁“录用”了。我来南京,不是为了成为任何人的“女友”,我是来成为我自己的。
第三章:扎根,从学会与自己相处开始
就在这时手机亮起收到气象预警:明天下大雨。我把刚刚新买的伞放在了租房的门口,忽然开始期待听见雨打梧桐的声音——这一次,不必和谁共享屋檐,这风雨,是我一个人的风景。
营养师教材的扉页,我画了一棵梧桐树。原来扎下根的第一步,不是急着去开花去结果,而是允许自己先稳定地、摇晃着生长。
我不会在心里继续询问他会不会想起我,也不会再去纠结他去了哪一所大学。答案,早已没有那么重要。
当我在出租车里听到司机师傅用朴素的人生哲学开导我时,当我在秦淮河边看那些为儿女焦急的父母时,当我回到小屋为自己做一顿丰盛且健康的晚餐时——我在每一次认真生活的瞬间里,与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相见。
这,难道不比任何一场遇见,都来得既浪漫又踏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