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两个月前, 远在大洋彼岸的艾玛发消息来,邀请我给她的新书写序,我有点受宠若惊,和惶恐不安。虽然我的职业是大学老师,写作,写评语是我的日常功课,但是写书评,关键是给一本讲亲子理财的书写书评,听上去好像只有亲子那部分和我比较有关系。为什么呢?
我来讲讲艾玛和我。
初识艾玛,是15年前。那时,我们一起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气味相投,又有缘被分到一个宿舍,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至友。不过现在看来,那时的两个年轻女孩,再有多的共同话题,有一个地方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那就是理财的观念。那时,我们每个月的奖学金有1万多港币。没什么经济负担,又青春年少,努力完成学业之外,都算是恣意潇洒的过了两年。但是,两年之后,在我打起行李准备来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扁扁的钱包里只装了几百美元的所有积蓄。而艾玛,在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已经付了首付,
给自己在香港九龙买了一套公寓。
这么一想,我又觉得自己真的太合适给这本书作序了。不是因为我是专家,而是因为我对理财一窍不通。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一看理财的书,或者金融术语就头疼的人,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的。它到底好在哪里,我来按照学术八股文的模式给你摊开来讲讲。
通俗易懂。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把多少你知道的东西用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出来。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把平常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理财大道理用小学生都可以理解的方式通透明了的讲出来。比如,画个草帽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一生的财富收支,踩个单车也能悟出投资的两种收益。若是讲给我快上小学的儿子,
他也一定愿意听。
有趣有益。再好的道理,若只是划重点,讲关系,论条理,读起来也是干瘪晦涩。这本书用一个小学生的口吻,以日常在家里,学校里,社会里所见所想的事情做引子,以和满有智慧的妈妈对话的方式,轻轻松松讲出理财的点点滴滴。为什么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为什么商场里总有各种的打折促销?小朋友做家务应不应该奖励?我怎么也可以当上网红?我什么时候可以退休?一天只有24小时,可是我需要做作业,参加各种兴趣班,还有同学聚会,还想玩抖音,怎么办?你有想过这些问题,或是你的孩子有问过你这些问题吗?如果有,请翻开书,你一定会在看似日常的母女对话里找到满有智慧的答案。
循序渐进。如果这本书的内容仅限于回答上面的问题,那它只会是一个适合茶余饭后随便读读的关于一个喜欢思考的小学生的轶事。但当我读到后面第六篇第七篇,看到市盈率,基金定投,和房地产信托的概念时,我才发现,原来艾玛除了要介绍那些最基本的理财理论之外,还要认真的教给你实实在在的理财工具。每章书的最后还贴心的准备了练习,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慢慢理解越来越深入的概念,寓教于乐。我越往后看越觉得自己“装备升级”,可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更难的题目了。
三观端正。你一定会问,一个讲理财的书和三观端正有什么关系?但是反过来可以问,一个懂得理财但不懂得理财目的的人,钱多了就能更快乐更充实吗?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就是自始至终贯穿在书里清晰明了的“理财价值观”。理财就是理生活。学习这些理财的规律、窍门,说到底,不是为了账户上的数字多几个零,而是给你一个可以让你终身受益的工具,帮助你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更清楚生活的意义,更早实现人生的梦想,有更多的自由。
我喜欢书的结尾,那个喜欢问妈妈问题的小学生,已经变成了羽翼丰满,有不少投资经验的高中毕业生。她要一个人面对世界,开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新生活了。那时,她妈妈已经给她做好了最好的准备。这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想给予孩子们的吗?
我要谢谢艾玛,写了这本易读又实用的亲子理财书。我和她在理财上的差距已经不止十万八千里了。但我会把我学到的教给我的儿子,说不定有一天,他也会成为那个“富孩子”。
—— 美国爱荷华大学副教授 郭漫博士
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