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2023年11月28日)的一生堪称传奇,他不仅是投资界的泰斗,更是一位跨学科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德楷模。以下是其生平历程的详细梳理:
### **一、早年经历:逆境中的成长(1924-1950年代)**
1. **家庭与童年**
- 1924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父亲是律师,祖父是联邦法官。
- 大萧条时期家庭经济困难,芒格曾在祖父的杂货店打工,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对商业的敏感和务实精神。
2. **教育与参军**
- 1941年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数学,但二战爆发后辍学参军。
- 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成为气象分析员,驻扎阿拉斯加。战后通过《退伍军人法案》进入哈佛法学院,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 **二、职业生涯初期:律师与投资探索(1950-1960年代)**
1. **律师生涯**
- 毕业后在加州成为房地产律师,参与过多个地产项目,逐渐意识到“用资本创造价值”的重要性。
- 1959年成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Munger, Tolles & Olson),但兴趣逐渐转向投资。
2. **早期投资尝试**
- 1950年代末开始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与好友埃德·霍斯金斯(Ed Hoskins)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赚到第一桶金(约300万美元)。
- 1962年创立对冲基金公司“惠勒·芒格”(Wheeler, Munger & Co),但因1970年代市场崩盘关闭,这段经历让他更重视风险控制和长期主义。
### **三、遇见巴菲特:开启伯克希尔时代(1959-1970年代)**
1. **命运相遇**
- 1959年,通过奥马哈共同朋友介绍,35岁的芒格与29岁的巴菲特一见如故,两人在投资理念和价值观上高度契合。
- 芒格曾说:“巴菲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而我的角色是帮他避免犯错。”
2. **转型伯克希尔**
- 1962年,巴菲特开始收购濒临破产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芒格建议其放弃“捡烟蒂”策略,转而投资优质企业。
- 1972年两人联手收购喜诗糖果(See’s Candies),成为伯克希尔转型的里程碑——以高价买入优质资产,依靠品牌护城河获取长期现金流。
### **四、黄金时代:塑造投资帝国(1970-2000年代)**
1. **投资哲学成熟**
- 提出“多学科思维模型”,强调从心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汲取智慧,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
- 推动伯克希尔投资可口可乐(1988)、吉列(1989)、比亚迪(2008)等经典案例,践行“以合理价格买伟大公司”的理念。
2. **企业治理与文化**
- 倡导极简总部和分权管理,伯克希尔总部仅20余人,却管理着数千亿美元资产。
- 坚持长期持有、低杠杆、高现金储备的策略,在多次金融危机中逆势崛起。
### **五、晚年与遗产(2000年代-2023年)**
1. **思想传播**
- 2005年《穷查理宝典》出版,收录其演讲和箴言,成为全球投资者必读经典。
- 多次在伯克希尔股东会上妙语连珠,批判投机行为,强调“反人性”的理性决策。
2. **慈善与家庭**
- 捐赠超7亿美元支持教育、医疗,如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
- 经历两次婚姻,育有8个孩子,家庭关系紧密,子女多从事教育、公益事业。
3. **离世与影响**
- 2023年11月28日逝世,享年99岁。巴菲特称其为“伯克希尔的建筑师”。
- 遗产不仅是财富,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理性、耐心、终身学习**。
### **六、芒格的人生智慧**
1. **核心原则**
- **逆向思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 **能力圈**:“必须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并坚守边界。”
- **道德准则**:“与可靠的人合作,做正确的事,即使短期吃亏。”
2. **对普通人的启示**
- **跨学科学习**:打破知识壁垒,建立多元思维框架。
- **长期主义**:避免短视,让时间和复利成为盟友。
- **简单生活**:芒格一生住在朴素的旧宅,开普通汽车,践行“需求极简,思想丰盛”。
### **总结:芒格的传奇底色**
芒格的一生是“理性战胜人性”的典范。他幼年经历经济萧条,中年承受投资失败,晚年见证时代巨变,却始终以哲学家的冷静和实干家的坚韧,塑造了现代投资史的奇迹。他的故事证明:**智慧、品格与长期主义的结合,终将超越时间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