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TOP1,必须是《哪吒2魔童闹海》,出了影院,我们齐呼:能打败《哪吒2》的,恐怕只有《哪吒3》了。感受很深,不想冬眠了,非常想写一篇观后感。题目就叫:在混沌人间修一颗不破的莲心——
一、被“看见”的救赎:朋友是照见真我的菱花镜
玉虚宫的琉璃瓦上,哪吒晃着缺了门牙的嘴啃仙桃时,一群小仙童正对着他发黑的眼眶指指点点,我想起敖丙在漫天雪粒中一字一顿道出的那句让全场落泪的判词:虽然你仪态懒散,但意志坚定;虽然你个头矮小,但内心强大;虽然你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虽然你眼眶发黑、鼻孔朝天,牙还缺了一颗,但我觉得,你,你就是很好很好啊!
这哪里是台词?分明是照进现实的月光,是每个被焦虑啃噬的深夜里,挚友发来那条“博洋,你就是很好呢”的微信。
哪吒在化魔时失控掀翻东海,敖丙却透过暴烈表象看见他守护陈塘关的执念,正如电影里乾坤圈锁不住真正的元神,现实中的偏见也困不住被看见的灵魂。曾有人说,认识久了你便不会像刚开始觉得我万般好,我说,世人皆不会完美,我只看一个人珍贵的内核,就如同当我蜷缩在自我否定的茧房里,总有人像敖丙剖开混天绫般撕开黑暗:“你有稳定的内核,像深海夜明珠”、“你是我的九牛之人”——原来被完整接纳的体验,胜过千万句“你要变优秀”。
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人和人之间的看见和连接吧,我被人爱过,便会也长出爱别人的能力,真正的情谊就像是穿透皮囊的X光,在灵魂的骨骼上镌刻“我懂你”、“我欣赏你”的图腾。
二、代际的和解:父辈松手处,自有沧海生
东海龙宫最动人的场景,是龙王抚着敖丙的龙角叹息:“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
千年盘踞在定海神柱上的老龙,终于明白真正的守护不是铸造金箍棒,而是让浪花学会自己舞蹈。当父辈停止用“为你好”的口水濡湿子女的鳞片,年轻一代才能真正在属于自己的海域遨游。敖丙最后选择与哪吒共抗天劫时,我看到他龙鳞间闪烁的勇气,也看到传统孝道正在进化成更辽阔的爱——不是“我为你好”的绳索,而是“你去闯吧”的浪涛。在龙王抚着儿子龙角说出“我儿不必做定海神针,做自己便是镇海至宝”时达到顶点,父辈期许终于挣脱了传统叙事中“光耀门楣”的沉重枷锁,我握了握坐我旁边金平的手,在心里默默的说,爱不是控制,是你脆弱时妈妈的全力守护,是你有主见时我优雅的放手。
三、破茧者的自白:在偏见横流的世界里当自己的菩提树
当哪吒吼出“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影院里无数年轻人攥紧了拳头。这个浑身反骨的魔童,用风火轮在云端烧出的不是破坏的轨迹,而是存在主义的宣言书。导演用三头六臂的意象暗喻现代人的身份焦虑:我们在职场、家庭、社交中扮演的无数角色,何尝不是另一种"三头六臂"?当我们在他人眼光里苦苦修行时,或许该学学这个魔童,他最终将所有手臂收回本体的镜头,恰是对“做自己”最诗意的诠释——就像混天绫本不必纠结是当捆仙索还是做红飘带,存在本身就是最完美的形态。
影片的最后,龙王敖光问哪吒:难道你想改变世界?哪吒说,我想试试。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毕竟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摆脱魔性,而是连“摆脱”这个念头都一并烧成灰烬。
片尾字幕浮现时,影院里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有年轻人释然的叹息。在这个价值体系剧烈震荡的时代,《哪吒2》用东方美学重新诠释了存在主义命题:我们不再在意外界的评价和权威的认可,只做符合自己内在秩序和自己内心认定的事,这就是真正的所向无敌了,真正的魔童精神,或许就藏在这些拒绝被定义的凡人史诗里——当我们停止用世俗标准自我凌迟,当我们在爱人眼中照见自己生辉的内核,每个人都能对着苍穹喊出:“去他的金身正果,我要在人间修我的红尘道场!”
突然觉得,这熙攘人间,我们拥有敖丙式的凝视,我们都是正在觉醒的哪吒,这,真的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