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6到9月27日,10个周日晚上的N5学习,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保守的、僵化的教育思想被冲开了一道口子,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应对,我们老师要学习些什么?我们的学生到底要学习些什么?我们的乡村教育如何才能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免费的网络资源,以解决师资不足,音体美艺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N5的学习让我学会了跳出教育看教育,学会了用跨界思维来打破教育思维的僵化。
一、设计意图有助于教师成长
王胜院长讲过N师学院第五期的设计意图,他是想通过十讲课程,邀请13位教育界以外的各行各业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让他们来讲教育,让他们讲他们眼中的教育,展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跨界探寻生命成长的意义,从而打开老师们的眼界,打开与外界交流渠道。通过十讲的学习,我想老师们和我会有同感:商业教育、阅读、艺术、博物馆、独立思考、人类文明、阳明心学、博雅教育、《道德经》新解,这些都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和了解这些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大有帮助,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具有指导性意义,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引入了新的思维,为如何更好培养未来的世界的公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找到了路径。教育界内外的嘉宾们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经验与做法,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学到了具体的一些方法,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十讲概述
第一讲《假如没有高考,教育会怎样》,专家们通过这个话题,探讨怎样通过教育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聚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因材施教,让人成为人,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学生成为学生,不再只是高考的工具,让学生乐观、积极向上,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实现各学科的跨界、合作、创新。
第二讲《商业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王胜院长和肖教授反复强调的一点:中小学教师不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商业教育知识,但要爱护尊重学生,要给孩子一些空间特别是对于调皮捣蛋的、多动症、人来疯、爱说话的学生,要宽容一些,要带着爱护去批评,用多元化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保护好孩子的企业家萌芽。我想,如果老师们重视起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第三讲《阅读如何滋养生命成长》,伍松老师提出:“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老师要把阅读当做宝贵礼物送给孩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其终身受益。”
第四讲《艺术如何滋养生命成长》,分享嘉宾熊磊告诉我们要利用好网上免费艺术课程资源,非艺术类学科老师要学点艺术,让艺术与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艺术学习所需要的场景与环境。
第五讲《人类文明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陈浩武老师的“就士游”、人类文明划分的四个阶段,观点独特他说建立人类文明框架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为此,他提出要拓展学生的阅读(前提是老师学会阅读,然后再介绍、辅导学生),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孩子去旅行,从而拓展学生兴趣,打开眼界,开拓视野。同时,他认为,老师头脑中先拥有人类文明知识框架才能更好影响到学生,因此建议老师们多读书。
第六讲《独立思考对生命成长的意义》,谌洪果老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让我们学会阅读,学会独立思考。我们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适合自己的经典,深入阅读,知性阅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第七讲《博物馆如何滋养生命成长》,嘉宾杨青霞讲述了博物馆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乡村学校如何借助网络博物馆进行学习。
第八讲《王阳明如何滋养生命成长》,阿信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理解的王阳明教育思想及知行合一、致良知在教育上如何应用,可谓观点鲜明,直言不讳,并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办法,并告诉我们独立思考之后,要坚定的做下去,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第9讲是由王胜老师分享的《未来还需要博雅教育吗》,虽然题目是疑问句,但在讲座中的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博雅教育。因为王胜老师认为博雅教育相对于职业教育或实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培育"统一的人格"。博雅教育强调师生间的互相学习,是一门让学生能够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学问,是一种教育观、教育形式与教育实践的总和。它的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消失。因为博雅教育是未来教育一百年不变的东西。
在第十讲《理性教育生命生长有何意义》中,杨鹏老师通过对《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两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解读,他演绎出了生的教育、冲的教育、和的教育。让我耳目一新,原来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中居然蕴含着如此重要的教育哲学。
三、启发与反思
1、多读书,多读经典书
各位分享嘉宾都是博学的人,熟读经典,从他们的发言中就可以看出来,经典名句张口就来,对于历史,对于经典名著很熟悉。我们当中小学老师的,有多少人能做到?
2、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
同样是对“知行合一”的解释,阿信老师与谌洪果老师就不一样,但他们能各圆其说,能说出一番道理来,让人信服。
3、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会出奇迹
阿信老师从37岁开始才接触王阳明思想,王阳明思想给他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他成为阳明思想的研究者。正如王胜老师所讲,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会出奇迹。阿信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阿信老师对阳明思想的解读,我知道了:我们当老师的,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只要是我们认为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事,只要是对我们自身专业成长有利的事,我们就坚定去做,即使没人支持,即使没人理解,我也要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做的是对事,所以最后一定会影响到别人,唤醒别人,拥有同行者。
4、要想学得好,必须要加入学习团队或学习组织
在学习团队或学习组织中,它会有规划、有领导者、策划者、引领者、督促者、同行者,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帮助与激励,相比于个人学习,众行更远。独行也不快。
N5的学习暂告一段,将迎来N6的学习,希望能成为N师永远的钉子户,让自己不断提高,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