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战役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极为经典的战役描述,比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等等,这些战役之所以吸引人的注意,是因为违反了一些常识逻辑。因为一般而言,以多胜少或者以强胜弱才正常,以少胜多或者以弱胜强便是极为不正常,如果发生了,便是奇迹。
但是现实生活中,奇迹几乎不可能发生。就好比,一个小孩,打架能打赢一个壮年男子吗?如果能打赢,这其中必定附带了许多不公平的条件。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兵力比敌人多十倍,便能打包围战,多五倍,便打进攻战,多一倍,便打分割进攻战,兵力相当,可以打,输赢不定,兵力比敌人少,则赶紧逃,兵力比敌人少很多,则要早早避开。
你们看,《孙-子兵法》看待战役问题要现实许多,从来不提倡搞什么以少胜多和以弱胜强,因为战争是高成本高风险的剧烈活动,失败一次往往全团覆-灭,不存在任何幻想可能。
那么历-史上的那些号称以少胜多或者以弱胜强的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举几个经典战例盘点分析一下。
牧野之战。这应该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号称以少胜多的战役。周武王军-队约4.5万-人对阵商朝军-队约17万-人,还有一说商朝军-队达到70万-人。商朝军-队人数看似远远多于敌军,但是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简单武-装起来的奴-隶和战俘,而且没有战车,只有步兵,商朝的主力正规军还在东南讨-伐,只有少量的纣王禁卫军参与此战。周武王一方是联-合-起-来的各部族精锐,有战车五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步兵数万,装备完胜敌军,而且士气高涨,人人都想要了商纣王的命。所以从大战一开始,周武王联军一冲击,商朝军-队的那些毫无斗志的奴-隶和战俘便开始溃逃甚至倒戈,商朝卒。
阴晋之战。这是战国时代一次极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都有提及。魏国5万魏武卒对阵秦国50万大军,又是一次看似极为明显的以少对多。但是,魏国的魏武卒是装备极为精良的重甲步兵,是在战国前期战力无敌的军-队。而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大多为装备简陋的农-民,是名副其实的50万农-民军,都是被-逼着参战,斗志低迷。结果可想而知,秦国五十万大军被5万魏武卒反复杀穿军阵,毫无招架之力。再多的乌合之众,也敌不过一支精锐之师。
巨鹿之战。这是压垮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以后,秦朝名存实亡。项羽率领的5万楚军对阵秦朝的四十万军-队。对于楚军而言,只有一个劣势,总体兵力少,但他们在项羽的破釜沉舟后,士气暴-涨到最高点,个个都转化为精锐战力,决心复国灭秦。而秦朝四十万军-队,看似总体兵力多,但在战争局部地区与楚军交战的实际兵力只有近八万,粮道也被楚军切断,其主将章邯一直都有畏战求和之意,士兵之中不仅混编着大量囚徒和奴-隶,而且个个士气低落,秦朝大厦将倾,人人都有厌战之心。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曹操约2万军-队对阵袁绍约11万军-队。曹操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所以采取集中兵力防守,在局部地区反而有兵力优势,导致袁绍久攻不下,进入僵持。而且曹操善用良计,在相持之时奇袭袁绍军-队后方,一把火烧了袁绍军-队的粮草。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军-队内部不和。粮草一旦被烧,后路被抄,袁绍的军-队便大量地不战而逃甚至不战而降。
赤壁之战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水战。孙刘联军5万对阵曹操军-队20余万。这场水战的附带条件就更多了,因为曹操军-队多为北方士卒,所以他们的所有舰船首尾连接,造成一座岛似的,让人如履平地,爽是爽了,但被敌军一个火攻,所有舰船一损俱损,全烧了个干净,兵力优势完全没屁用。
淝水之战。这是古代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战役之一,也是著名的击溃战之一。东晋八万兵力对阵前秦上百万兵力。东晋的8万军-队为“北府兵”,战斗力较强。前秦的百万大军却是成分复杂,是各族百-姓被强-制征召而来的士兵,战斗力低,普遍有厌战情绪。最有-意思的一个决战场面是,当东晋军-队与前秦军-队对峙淝水时,双方约定前秦军-队后移一段距离,让东晋军-队渡水决战。前秦皇帝苻坚本想等东晋军-队半渡淝水时便发动进攻,但在前秦军-队后移时,便有奸细在前秦军中大喊:“前线的秦军败了!”前秦大军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全都往后溃逃,互相踩-踏无数。东晋军-队趁势渡水而过,大肆追击砍杀已经崩溃的前秦军-队。
几乎所有的以少胜多或者以弱胜强的战役,都有一个基本套路。那就是总体兵力较少的一方,总能在局部地区集中兵力形成优势,在局部地区以多打少,而且兵力较少的一方,往往士气较强,战斗力更高,又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强打弱。
双方在局部地区一旦分出胜负,被打败一方的情绪往往会波及全军,形成溃逃。一旦形成溃逃,那么即使兵力再多,那也完蛋了。因为战争中的主要伤亡,便是在军-队溃逃时产生的,兵力再多,那也只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哪里有兵力优势可言?
所以,所谓的以少胜多或者以弱胜强,那是总体上而言,深入局部底层,还是以多胜少或者以强胜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