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变形记
北京繁华,繁华的望不到边……
两年前我去北京待了两个月,当时我们江西正在下暴雨各处都涨水。而北京却又显得特立独行,灿烂的阳光照着的是圆满或破碎的梦。
北京真是让人读不懂,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充满了文化氛围,时不时的有学术交流讲座,但同时在北京的兼职群里,我又看到诸如“国家图书馆旁讲座充场,30元一下午。”像这种的兼职比比皆是,实在是不懂。
随着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有其伴随现象发生,兼职种类繁多,而是否规范呢?
我们不得而知,那一个普通的人在北京这座城市该如何生存呢?也是艰难的。
我认识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毕业之后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天天混迹于北京的兼职群,为了30块钱而奔波。我实在是不懂他的追求。他实际上是不缺钱的,却不工作,随意度日,这就是人生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境中醒来,发现自己竟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
变身之后他没有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而是被嫌弃,被孤立,被抛弃。可是他仍然为这个家庭着想。他之前辛苦奔波,只为支撑起家庭的花销,他还想让妹妹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
可是,父亲恶狠狠的用苹果打他,母亲被吓晕,甚至妹妹也厌弃他。
最后他觉得痛苦不堪,只得完全消失。他的整个脑袋垂下去的时候,也许他的梦想也全部破碎了。但或许他死前是放松的,他之前一直都在为了家庭而奔波,而家庭却一点都不理解他。
北京也是如此,现在的北京打工人是否是《变形记》中的主人公,要看我们的人生追求是如何?
扪心自问,北京太繁华,容不下没有本领的人。如果没有太突出的本领,那一辈子也只能是打工人。改变不了太多的命运,所以要么,你非常优秀可以选择留在这里,要么还是舒舒服服的回老家,可能还会更温暖。
或许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和主人公萨姆沙一样。真正的得到心灵的解脱,能够治愈我们灵魂深处的孤独,解读生命的宽厚与美好。
英国诗人奥登,曾经说过,卡夫卡对我们十分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放在今天,同样适用。处在北京,是困境,处在哪里都是困境。
寻找北京记忆,美好,但却充满伤痛;欢喜,但要付出10分的努力。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