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移动端成为各大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的主要战场。新媒体写作者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利用视频、图文等资讯占据受众的碎片时间,就获得了成功,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01 选题和标题异常重要
新媒体特性决定了文章标题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总结以下方法与大家探讨:
1、直接抛出受众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王思聪不知家富、孩子吃40一斤的草莓被骂:“哭穷”教育到底有多可怕?》《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如何做好孩子的性教育?家长需了解这些》
2、直接亮出核心观点 例如:《最爱自己,没什么错》《父母越淡定,孩子越优秀》
3、加热点关键词,比如最近的热门综艺和影视剧,《都挺好》姚晨“爸爸”惹争议:好的父母,都懂得断舍离
名人效应自带流量《章子怡:女儿是我的软肋,也是我的铠甲》《邓超被小花百般折磨:好的爸爸,家庭地位都很低》
4、设置悬念《因为“太聪明”,我差点放弃了写作》(通过反差)
《“孩子,你可以不用结婚!”爸爸写的这封信火了》 (打破常规思维)
《豆芽》短片刷屏:父母常说的这4个字,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通过数字)
《女人一生最该看透的3件事》(通过数字)
5、趣味信息《苏大强和谢广坤联合起来,能掀翻整个宇宙!哈哈哈哈哈哈》
02 文章布局及论证
常见方案一:
1、描述一个情境或讲述一个故事
2、抛出一个受众关心的问题
3、鲜明的提出观点,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性(或者二选一)
4、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体做法
5、简短有力的总结
试以该订阅号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为例分析,文章一开头,作者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一个情境,听见邻居家的3岁孩子小苹果在哭,了解到是因为她想玩弟弟的玩具,而弟弟不给,她打弟弟被自己的妈妈教训。
随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很多父母在孩子3岁以前,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爱打人、爱咬人、扯大人头发等等“幼儿攻击行为”,父母也因此变得非常焦虑哭闹。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紧接着,作者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父母既不应该太过于焦虑,当然也不能无视。然后,分0-1岁和1-3岁两个阶段来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并分别提出对策。这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1-3岁阶段,作者做重点分析,列出了孩子打人的4个原因
1、社交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2、语言能力跟不上,行为上只好“简单粗暴”
3、孩子缺乏关爱,希望用打人获取父母关注
4、孩子只是在模仿
再针对这4个原因提出了对策:
1、使用“自然惩罚”的方法
2、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
3、坚持“正面管教”
4、别忽视榜样的力量
最后一步,简短总结,想对付眼前这个正竖起了满身尖刺、攻击力大增的臭小孩,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你。
在新媒体写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心观点的论证中,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将一个观点拆分成几个分论点,并且通过紧凑、简单的陈述句呈现给受众,有助于提升受众的阅读欲。
比如多用小标题和着重号,把文本和意思分开,这些带有定义或者总结的小标题和加粗文字,有助于拆分文本,以一个便于阅读的格局传递信息。
在具体论证中,作者重点用了例证法,列举了名人——贾静雯女儿咘咘推自己妹妹的例子,自己和女儿相处的例子,还有新闻案例。这样文章既结构清晰,细节也比较丰满,有观点有故事,符合新媒体平台受众的阅读需求。
常见方案二:提出核心观点,正反论证
上面这篇文章先是通过最近的热播剧《都很好》提出苏父作为父亲不合格,再从影视剧延伸到剧外,还列举举了梅艳芳的母亲、朱雨辰的母亲等例子,从反面论证不懂得断舍离的父母是什么样和给带来的危害性,最后从正面论说亲子之间也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和空间。
常见方案三:提出一个核心论点,再提出几个分论点并列式论证
女人应该看透哪三件事呢?文章提出3个分论点:气质比颜值重要、自爱比感情重要、值得比得到重要。
文章结构清晰,受众易于理解。
03 重视排版,综合运用配图和视音频信息
在新媒体平台,最好综合运用文字、配图、加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多通道吸引受众,通过加粗文字、留白、设置行间距、字间距、加数字标题、配图等方式,设置文字与文字之间、图文之间的分割空间,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氛围,满足受众的浅阅读需要。
现在很多公众号为文字内容同时配发音频信息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抓取受众的关注,抢占受众在开车、做家务时等碎片化时间。
总结:想要不断精进新媒体文写作水平,赚取稿费,除了不断学习受众感兴趣的内容、积累素材、思考写法、关注热点、定期复盘,更重要的还是笔耕不辍,不断去写和修改,与写友们一起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