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诗词100/072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应和诗,不过有没有觉得它读起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我不是指内容,而是写法,是不是与我们前两天歪解的《黄鹤楼》非常相似呢?我觉得苏轼肯定也很喜欢崔颢的《黄鹤楼》,否则为什么要仿写。
我们可以结合《黄鹤楼》来对比一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写法方面看,这首诗的前两联和崔颢的诗一样,用散句入诗,而且主要围绕固定的意象反复写,《黄鹤楼》里面是“黄鹤”,这里是“飞鸿”,同时都用两联四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感慨,《黄鹤楼》是世事茫茫的怀古之思,本诗是人生无常的怀旧之感。
同样是颈联,两首诗都用了工整的对仗,这首诗中写到的“老僧”“坏壁”需要结合苏辙的诗句“旧宿僧房壁共题”来看,是写兄弟俩当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路上住在寺庙僧舍里,共同题词与僧舍墙壁的事情。很多年已经过去了,当年那个老僧已经死了,题的那块壁也坏掉了,找不到曾经的字迹了。这句其实和尾联一起回忆兄弟二人曾经共同经历过的时光,就像两人在一起聊天,弟弟说:“哥你还记得我们当年一起住寺庙在人家墙上题诗词的事情吧?”,哥哥说:“对对,只是那个老僧已经死了,墙壁坏了我们的题字都找不到了。咱们一起经历的那些崎岖坎坷你还记得吧?那时候路又长人又困驴子乱叫的……”这里有意思的是,苏轼至此也不忘仿写崔颢,尾联和崔颢一样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收束全篇。
从内容方面看,苏轼这首诗写得又低沉又昂扬,低沉是显而易见的,说人生不过是偶尔留个痕迹,常态却是到处奔波漂泊,说我们兄弟曾经共同的经历都比较崎岖,共同温情的回忆也随着时间走了或坏了,可见苏轼在诗里明确写出来的都是看起来比较悲观的东西。但是如果结合苏辙的诗共同品读会发现相反的含义。
怀黾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辙原诗表达的意思与兄长分别后担忧各自道路坎坷,曾一起经过的渑池如今我来任职,各自独游果然也没有什么趣味。
而苏轼则说人生本就是无常的,有偶然的痕迹也有必然的分离,过去温情痕迹早晚会遗失这也很正常,我们共同经历过往日的崎岖,就更应该珍惜当下。苏轼在用自己的达观和豁达宽慰弟弟,劝勉中充满了对弟弟的爱护和眷念。
苏轼这首诗在写法上致敬崔颢,在内容上处处回应弟弟苏辙,字字句句都有来路又有着落,实在是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