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天刷知乎,北清硕士研究生说离开北京的各种理由。之后,这个话题开始在媒体上火,直到新华网一篇文章出来,我周围的人都说,这是鸡汤啊,毒鸡汤。作者在文中自称,来自湖北五线城市,我想,可能跟我是老乡吧,八九不离十。
听说北京限购升级是在昨天晚上。同事说,这是彻底扼杀了我们换大房子好房子的路,领导说,快买快买,让你们双方父母凑钱,付个首付。
我淡然地说了声,没钱呀。是呀,没钱,我也来自五线城市,一个村的一个组里。父母把我供完研究生,已经是极限。我结婚了,爱人的情况也一样。
在回家的地铁上,省城的朋友跟我聊起天来,问我的新工作怎么样,问老公改革的事如何了。是的,省城的朋友已经赶在当地限购前买了两套房。然后,快结尾时,她告诉我,另外一个朋友也买房了。
想起周末时,闺蜜来看我,聊起我们在北京飘着的生活状态。她说,她终于明白了,工作就是一份工作。闺蜜现在的状态挺不错的,她的家在临近北京的市里,婚房是新的,车子是宝马。
所有的所有,似乎都指向了在这座城市打拼的艰难。还有,我们现在漂的痛苦。
我承认,我不是没有崩溃过。在第一次看到北清硕士研究生的匿名回答时,甚至在昨晚静下来时。我会把压力输送给老公,有时候也会默默地哭泣。
但是,我还在这里。不出意外,三年里我们都会在这里。
2.
我在这里,是为了第一时间感受外界的变化。
闺蜜跟我说,她现在看微信到无法自拔,我突然想起,去年的时候,我和上海的同学玩微信到无法自拔,如今,已经很久不打开公众号。朋友圈的提醒,也取消了。还有朋友圈的更新,几乎停止了。
又想起大学同学,跟我聊起今年要买车了,起码要十万以上。但上下班走路,也就三四十分钟。我问,你还不如骑共享单车呢,他说,这里没有。这时候,我已经骑自行车上班了。骑行三四十分钟,穿过胡同,看春天的北京,流一身的汗。
我在这里,工作似乎才刚刚起步,但是,无论我跳槽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出差,去不同的省份,我采访,见很多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人,我写作,无所顾忌,没什么读者,但我却写得不亦乐乎。
是的,我在这里,为了在年轻的时候看看外面的世界,并身处其中。
3.
我在这里,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房子和车子不是刚需,成长才是。
是的,我没有因为老公没有房子选择不嫁给他。我们在租来的房子结婚,后来为了上班方便,住在合租的房间里。
有朋友来的时候,一般我们不会带他们到我的“小家”,除非是特别特别铁的小伙伴。因为,从内心深处而言,他们也许会不懂的吧。
但是,房子,对我们来说,是刚需吗?现在貌似还不是。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睡觉。周末的时候在家窝着,小房间里也一应俱全。如果周末时候出去耍了,更是无所谓。
合租的室友换了两批了,但都淡淡地,相处得不错。没有什么矛盾,偶尔还可以在一起涮个锅。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老公出差了,我不至于一个人害怕。
车子呢?貌似也不是。只是,每年回家的时候,是需要的,山里走亲戚,少了车便不能行。可是从北京开回家,也是一种考验。在城里,有车貌似更不是必须的了。堵得还没有自行车快,这时候,觉得这座城市,人们如果放下一些面子,多想想自己的健康,环境的重要,也许会更好。
4.
好吧,我承认。以上都是我的说辞,说到底,现在的我们,没钱才是最大的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同样是北漂,也分好多种。如果家里有背景,能够给你安排一份好的工作,那就回去吧。如果家里一无所有,在哪儿都是漂,那么,留下来,不失为一种选择。
是的,我们属于后者。于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其实没必要为了没有房子而哭泣,没有车子而羞愧。我们只是在完成原始积累,仅仅凭着我们能够用出的最大力气。
昨天早上听喜马拉雅,一篇文章说,要有自己的节奏。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别人买房了,你现在条件还不是很够,也不是必须。别人有车了,你觉得可以攒钱做其他的事,也没有必须。
其实,闭上眼睛,低下头来,安静下来,问问自己,你还想待在北京吗?计划待多久,需要完成什么事情。一切安定后,享受它,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它。
云淡风轻,鸟鸣心静。也许有一天,我终会离开,但就在这里的年月,肯定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许有一天,我留下了,那是因为我给了自己垫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