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心地善良,做活勤快,爱说爱笑,打打闹闹。总起来说,要是婆婆家里婆婆不在的话,那就没啥意思。儿女不想回家,邻居也不来串门,公公吃不上饭,愁得净哼哼。很重要吧?
婆婆出生时没赶上好时候,刚会走家里就挨饿。她爸爸是个重男轻女的,看到她和她姐饿的起不来了,就一边夹着一个要扔到高粱地里,借此减轻下家里的负担。幸亏婆婆的爷爷在后面缀着,抢过孩子说再喂一下试试。跑回家里,就煮了一碗面汤汤,看到谁有气就抓紧给谁灌上,婆婆就缓过来了,她的姐姐却没救过来。就这样,婆婆一脚踏进鬼门关,又因为一碗面汤汤还了阳。
日子总是苦的,没吃的只能要饭,和狗抢食儿,被狗咬伤也是常有的事。春天了就挖野菜吃,吃得眼睛都肿了,眯缝着眼走路。所以留下了后遗症,不能见人剩饭,掉地上的饭菜也要拾起来吃掉;不能听人提“要饭”俩字,听了就想哭。
我第一次去婆婆家,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听着信踮着小脚走了好远的路,穿过大半个村子,过来看看我这个准媳妇。走的时候,婆婆给她拿了很多礼物,说来一趟不容易。老太太抓着婆婆的手激动的红了眼睛,她无儿无女,无亲无故,说:"妹妹啊,还能和你见见面真好!"。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婆婆怜老惜贫,人也豪爽大义,和乡亲们处的都挺好。每次回村里,经常会碰到人热情得和我打招呼,我心想这肯定又是婆婆的人脉了,要不然谁知道我呀。我妈年纪大,80多了,婆婆经常提点我要好好孝敬老妈,要是时间长了我没打电话回家,她就说“你个小妮子,不打电话你妈不挂着你吗?”。每次我回家她都会给我妈带礼物带钱,很让人感动。实际上她和我妈是同等辈分的人,没必要这样做。但是她说拿着我妈当她的老人家看待,还说离着远,要是近她也要伺候伺候。。。
婆婆这一辈子是操劳的命,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养育了四个孩子,盖了好多房子。
婆婆订婚的时候说要新房子才肯嫁过来,但是她公公说不嫁过来没有女人做饭,没人做饭就盖不上房子,先嫁过来帮忙做饭,盖上了房子就给婆婆住。婆婆思量了一下是这个理,婆婆的婆婆早年去世了,家里没有女人,就嫁过来了。没多久怀孕了,挺着大肚子给盖房子的十几号人做饭。因为房子小,好几十斤的面盆子要搬着放在柜子顶上醒着。孩子已经七八个月了,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千盼万盼,好不容易盖好了。她公公的话风又变了,说老大要是住这房子就没良心了,这个房子得给老二住,给了老二才好说媳妇。好吧,好吧,婆婆二话没说把新房子让给了小叔子。
过了一年,小叔子娶了媳妇,分了家。好好过日子吧。结果第二年,婆婆公公嫌弃这边吃不饱,要带着小叔子去闯东北,要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包括那座新房。婆婆舍不得,让她男人去给公公说,说现在没钱,俺们留下房子,等有了钱就给,卖给别人多钱,俺们就算多钱。结果婆婆公公拿着棍子把人撵了出来。。。。东西卖的干干净净,房子也易了主,就卖了几百块钱,撇下他们就去东北了。
婆婆憋着劲儿的过日子,赶上政策好,家里不挨饿了,还屯了粮食。日子多少松快些了,有盼头了。这个时候,小叔子的岳母家捎信来,说小叔子的岳母瘫痪在床,得轮着她弟妹伺候。没办法,弟妹不在家,婆婆就顶上。伺候了一年多,老太太驾鹤西去。弟妹回来奔丧,回家一看,家里的日子比东北的日子强多了,就闹着回来。于是婆婆公公就率领着老二一家浩浩荡荡的回来了。这两家子理所当然的全挤在婆婆的那几间破草屋里。无可奈何下,婆婆紧锣密鼓的又开始了她的盖房大业。先给小叔子盖了一座房,重新归拢家业重新分,利索了。又给老公公盖了房子,好,也分出去了。
最后,给自己翻盖了新屋。一拉留的盖房,说起来轻松,这期间下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其中心酸又有几人知?人生匆匆几十年,转眼就两鬓斑白,在她最好的年华里,除了拉孩子,弄庄稼,最伟大的事业就是盖房子。大前年又给我们盖了一个小院,弟弟继承她的房子,好吧,盖房的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了。
婆婆的事迹不多,很平凡也很伟大。公公的脾气很大,有时会很暴力。年轻的时候,多少次都想着离家出走的婆婆是靠着心中的那点念想坚持下来。她的脾气虽然平和很多,也是易爆易怒型,但是发完火,吵完嘴,还会做着正确的事,确实不容易。我知道她的故事后,心里莫名的警醒,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还会有这样的人,因为是一家人就无怨无悔的扛起别人身上的担子,原来人可以不斤斤计较的活着,可以奉献很多不问索取。我想我在她面前是一个挺狭隘的人,总是计较来计较去,失去了亲人间本有的感情。在这点上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宽容厚道的品格。多多学习,多多警醒。有时候激愤了,想想身边的这位,也就豁达了。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没有受不了的委屈,天大地大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