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P1-90
50岁退休大姐(其实是优化后的提前退),心里还有很多不甘,常常会被焦虑撕咬着难以入睡——难道就这样无聊着老去吗?不!我真的不愿意。至少现在还不愿过那种天天跳广场舞,或是跟着老年团去“夕阳红”旅游的生活。
年轻时不认真读书,高三没参加高考就独自跑去深圳打工,尽管后来以打字员身份挤进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又凭着刻苦勤奋顺利转正并拿到了合同编制。但为了保住这份表面光鲜实则“牛马”般的工作,我除了力争业务拔尖,更是坚决不去读含金量低的电大夜校,而是花十多年死磕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也许是基于对这“前半生奋斗史”的自信,半百的我也不甘落后,跟着年轻人做跨境、学剪辑……但各种尝试始终找不着让心安放的角落。年轻时候想写点东西的梦想总会时不时跳出来摇摇“爱胡思乱想的我”,安安静静在书房或咖啡馆读书写字的情景也成了心里总不落的那一幕。
一直羡慕那些能读很多书、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说话做事很有深度的人,但天天却在愿望与惰性间拉扯着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行动。然而,就在昨天,我却被无意刷到的一则短视频给惊醒了:想那么多干嘛呀?做就对了——好吧,那就先试试每天读30页书、写300个字。
那么,就从这本一看就很有力量的《当下的力量》开始吧。作者是出生于德国定居加拿大的灵性觉醒导师埃克哈特•托利,读它不是因为作者(我书读得少还不太认识这人),而是不止书名有力量,更被翻开就吸引住的内容简介和目录的第二章“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第三章“深深地进入当下”,这不正是我想要了解的吗?看看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办法可以让人意识觉醒,不再迷茫。
今天只读了第1-90页两小节。作者开篇就提到一个很玄学的名词“开悟”,说实在一开始有些词汇我是不太懂的,但记住了那个“把一个宝箱放在身边却做了30年乞丐”的寓言故事。书里有段话,我的理解为:不停的思考其实是一种病,只是因为太普遍了所以被忽略。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的想东想西,而很多的思考都没有什么真实的价值和作用,反而越想越多越迷茫,甚至产生焦虑和恐惧。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就应该先把自己(本我)从大脑的思维中解救出来,站在思考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观察大脑的思维活动,听听大脑在想什么,这样才不容易被困住。
意思我听懂了,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呢?明天继续往下看吧。
#50岁的人生#退休生活#阅读写作#意识觉醒#读书打卡#静不下心读书怎么办?#当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