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莲
最近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备受追捧,因为那些高大上的面孔,更因为现实的生活。男人女人,婚姻,家庭,扯不断理还乱的各种矛盾冲突,生活的各种风波。罗子君娘家似乎是一地鸡毛,在贺涵的帮助下一一化解着,这罗家似乎是每个普通百姓家庭的写照。大女儿罗子君活化了一个女人的蜕变史,婚后受母亲影响,甘愿做一个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被男人养着,过着养尊处优的阔太太生活,突然有一天被对她宠爱有加的丈夫抛弃,从天堂堕入地狱之感,无助无奈,而幸运的是在闺蜜及朋友的帮助下迅速走出困境,达到了物质和精神的自由。男人的抛弃成就了罗子君的独立,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成为女人自尊自爱自强的典范,而生活中往往被抛弃的女人大都成了怨妇,没有好好自省,没有尽可能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资格选择生活。
尽管到了今天的文明社会男女平等,而中国的传统世俗一代代地传染着,“女人嘛,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取的起妻,管的起饭”的观念根深蒂固,好多女人不自觉就把自己的命运搭在婚姻里,依附于男人,婚姻不自觉就变成了依附关系,指望不上的自然产生攀比的怨气。而事实上现在社会单靠男人又怎能养的了家,男权社会的后遗症总把男人神化,而到了今天有太多懦弱无责任心的男人充斥在我们周围,往往是女人既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又要尽贤妻良母之职,独立平等的婚姻关系很难建立起来,更不能共同进步成长,久而久之不但是家庭经济问题矛盾,精神的不对等才是更强的杀手。
中国的年轻人在经济大潮中又有多少人能实现独立,房子、车子和孩子的养育投资,让三代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啃老吃老,经济都没法独立,何谈精神,子君娘家的生活也是百姓生活的日常,但都在努力挣扎,一代一代地将就。电视剧反应了一定的现实,但生活中有几人能像罗子君那样幸运,有那么好的闺蜜和朋友呢?直面现实,好多人在无奈挣扎着,但我们还是相信明天的美好,美好在那无数个明天里……
说到闺蜜,罗子君就更幸运了,唐晶是典型的自立自强的典范,她有独立的物质和精神资本,有能力才能没有理由地替困境中的罗子君解决着难题,为她撑腰摆平出气,甚至不在意让自己的男朋友义无反顾地去帮助罗子君,在这场救罗子君出困景的战场里,给予物质和精神无私的帮助,在这场战争中让贺涵找到了真爱,面对唐晶的强势,贺涵似乎觉得罗子君更适合自己,这种微妙的关系搞不好大都反目成仇。而电视剧里处理的恰到好处。而我们生活中也时有这类事情发生,我的一位朋友就和老婆离了婚取了老婆的闺蜜,熟悉的人群里也有一位女人因和老公吵架,总是让闺蜜去说和,久而久之,老公和自己的闺蜜好了,突然有一天摊了牌,双双都离了婚,老公和闺蜜成了夫妻,这年代真是“防火防盗防闺蜜呀。”这些闺蜜到头来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谈到女人被抛弃,在这里我更想说说张幼仪,张幼仪生在一个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但她母亲从来只告诉人家,她有八个孩子,因为只有儿子才算数,“女人就是不值钱”。她与父亲则更为隔膜:“除非爸爸要求,我从不在他面前出现……除非他先开口对我说话,否则我不会在他面前启齿。”这与林徽因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林徽因七岁那年,就承担家里与出门在外的父亲的通信任务,现存的她父亲给她的最早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
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张幼仪的父亲也与他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张幼仪的二哥和四哥都早早出国留学,她父亲依然觉得让女孩子接受哪怕最基本的教育都是奢侈之事,想想看,在张幼仪的幼年,她母亲还试图给她裹脚,后来在她二哥的坚决反对之下才停止,就知道她父亲的想法在当时多么普遍。但自小张幼仪是好强的,一直是很努力的女子。
她受的是那个年代的教育,贤妻良母,孝敬公婆是天经地义是,她嫁到徐家可以说是做得尽善尽美的,徐志摩那时才十八岁,她十四岁,懵懂年龄,在父母的安排下完成了婚礼,四年在一起四十天,徐终是狠心抛弃了刚生产不久的张幼仪,可想而知那时的张幼仪的处境和精神有多难,可也正是抛弃让这个女人自醒了,在家兄们的帮助下,她走出了婚姻的阴影,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一个小脚女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路的辛酸终开出了灿烂之花,成为诗人生命中活的最久的一位女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婚姻不是依附关系,各自都要有独立精神和空间,都要有独立的资本。婚姻首先是爱,然后是共同成长,物质和精神跟上彼此的脚步,否则违约随时会发生。即使不离婚也是将就冷着的日子,彼此也是伤害和折磨。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有多顺,多耀眼,而在于遭遇困境如何走出来的灿烂。罗子君和张幼仪本身都具备走出困境的内在条件,外因才会恰到好处发挥作用。现实中太多扶不起的刘阿斗,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多修炼自己,具备承受困境的能力才会成为赢家。
作者:玮莲原名孙志华,高级讲师,热爱生活,业余写写文字,抒发对美的感受,传播美和善。